黄道溪长官司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万山特区西。明洪武五年 (1372) 改置于茅坡寨。二十五年 (1392) 迁治武陵坪 (今贵州万山特区东南黄道侗族乡)。永乐十二年 (1414) 属思州府。清以后废。
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黄道溪野鸡坪等处长官司置,治茅坡寨(今贵州万山特区西)。属思州宣慰司。二十五年移治武陵坪(今贵州万山特区东南)。永乐十二年(1414年)属思州府。清以后废。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万山特区西。明洪武五年 (1372) 改置于茅坡寨。二十五年 (1392) 迁治武陵坪 (今贵州万山特区东南黄道侗族乡)。永乐十二年 (1414) 属思州府。清以后废。
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黄道溪野鸡坪等处长官司置,治茅坡寨(今贵州万山特区西)。属思州宣慰司。二十五年移治武陵坪(今贵州万山特区东南)。永乐十二年(1414年)属思州府。清以后废。
①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平乐县(今广西平乐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广西平乐县及恭城瑶族自治县地。贞观八年(634)改为昭州。②北宋宣和元年(1119)改湟州置,治所在邈川城(今青海乐都县南湟水南岸)
即今左权县东拐儿镇。《清一统志· 辽州》 “长城镇” 条下: 拐儿镇 “在州东北”。在山西省左权县东北部。面积231.8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拐儿,人口940。因其位于三条沟谷交叉的拐弯
北宋景祐四年(1037)置,归邕州节制。在今广西扶绥县北。辖有左州等十五羁縻州、县、峒。元至元中省入太平、思明二路。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北。辖有州洞十。属邕州。元至元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南梅亭山。《清一统志· 武昌府》: 封建亭,“明太祖既降陈理,驻跸山上,得使报生皇六子,喜曰: 他日以此子王楚。及封,议王齐,宝三铸不成。因悟曰: 朕昔驻梅亭有言,其王楚乎? 一铸而
1914年依前高雷阳道改置,属广东省。治茂名县 (今广东高州市)。辖境约当今广东信宜、阳春、阳江以西及雷州半岛地区。1920年废。1914年6月以清末高雷阳道区域置,治茂名县(今广东茂名市)。属广东省
在今福建福清市西宏路镇东南。《方舆纪要》卷96福清县:无患桥“在宏路驿东南。宋熙宁七年建,明朝成化十九年修,长二十有九丈”。
又名龙马坪。在今江西进贤县北军山湖畔。《方舆纪要》卷84南昌府进贤县:龙马洲“宋德祐元年,蒙古兵逼抚州, 州将密祐遂战于进贤坪,进至龙马坪,力战不屈, 为敌所执, 即此”。
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黄岐半岛北端之北茭。元置巡司于此。明洪武二十年 (1387) 改名北茭镇。
①《周礼·春官·大司乐》:“四镇五岳崩”,将四镇与五岳并举。郑玄注曰:“四镇,山之重大者,谓扬州之会稽(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青州之沂山(在今山东临朐县南)、幽州之医无闾(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西)、
俗称卧佛寺。在今北京市西北西山支脉寿安山南麓。建于唐贞观年间,初名兜率寺。元延祐七年(1320)扩建,改名昭孝寺,后亦称洪庆寺。明宣德、正统年间重修,改称寿安寺。崇祯年间又改名永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