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岩画
在今甘肃嘉峪关市西北四十里黑山峡谷中。1972年发现。共一百五十三处,分布在三条主沟及各支沟内,绵延二里。岩石黑紫色,石刻浮雕较浅,手法粗糙,画法古拙。画幅大小不一,内容大体分操练、骑射、狩猎、舞蹈及飞禽走兽鱼虫等。岩画反映游牧、狩猎生活,不见农业生产活动。可能是羌族、大月氏与匈奴早期的文化遗存。
在今甘肃嘉峪关市西北四十里黑山峡谷中。1972年发现。共一百五十三处,分布在三条主沟及各支沟内,绵延二里。岩石黑紫色,石刻浮雕较浅,手法粗糙,画法古拙。画幅大小不一,内容大体分操练、骑射、狩猎、舞蹈及飞禽走兽鱼虫等。岩画反映游牧、狩猎生活,不见农业生产活动。可能是羌族、大月氏与匈奴早期的文化遗存。
即龙泉。在今山西代县西北。《方舆纪要》卷40代州:龙跃泉“在州西北二十五里。《水经注》谓之云龙泉”。
唐置,属羁縻充州。治所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北。后废。古县名。唐置,治今贵州省镇远县东北。属充州。后废。
即今四川剑阁县东闻溪河。《舆地纪胜》 卷184隆庆府: 闻溪 “即东园也。治平中,太守王纲有闻溪十二谏。又唐正元中,苏洪之刻闻溪贼”。《清一统志·保宁府一》: 闻溪 “在剑州东。源出五子、把寨二山,合
南宋嘉熙三年(1239)筑,属泸州。故址在今四川江安县西中坝。《方舆纪要》卷72江安县“大江”条下:“《志》云:县西旧有三江碛,控江为险。宋嘉熙三年筑城于此,以御蒙古。或曰三江碛即绵水口也。”
在今浙江文成县西北四十里南田镇。《方舆纪要》 卷94青田县: 南田山 “上有沃土,多稻田,岁旱亦稔。唐广德中,袁晁之乱,邑人多避难于此。明初刘基亦家于山中”。
唐宝应二年 (763) 置,属宣州。治所即今安徽旌德县 (旌阳镇)。《寰宇记》 卷103旌德县:“冀其邑人从此被化,故以旌德为县名。” 南宋属宁国府。元属宁国路。明属宁国府。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192
隋开皇初改苏祁县置,属嶲州。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大业初属越嶲郡。《隋书·地理志》 苏祗:“旧置亮善郡,开皇初郡废。有孙水。”唐复为苏祁县。古县名。隋开皇初以苏祁县改名,治今四川省西昌市
即今浙江萧山市南二十里所前镇。因曾设盐务批验所而得名。民国 《萧山县志稿》 卷1 《市镇》 有所前乡、所前市。
在今安徽淮南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21怀远县: 柳滩驿 “在县南七十里,为南达寿州之中道”。
即叶尔吉土司。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北境。清末并入安冲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