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侍郎

中侍郎

官名。①十六国西秦置。《晋书·乞伏炽磐载记》: 永康元年 (412)“罢尚书令、仆射、尚书、六卿、侍中、散骑常侍、黄门郎官,置中左右常侍、侍郎各三人。”②宋徽宗政和六年 (1116) 置,为武臣阶官,后定为从七品。


官名。宋代武职,自太尉,至下班祗应共五十二阶,中侍郎为十九阶,中亮郎为二十阶,中卫郎二十一阶。见《宋史·职官九·国朝武选》。

猜你喜欢

  • 御椅

    官名。明朝锦衣卫属官。洪武十五年(1382)置,正六品,职掌不详。

  • 乡吏

    春秋战国乡一级行政官员统称。《管子·大匡》: “凡庶人欲通,乡吏不通七日,囚。”乡一级行政官员的总称。《管子·大匡》:“凡庶人欲通,乡吏不通七日,囚。”注:“庶人有所陈诉通于君,乡吏抑而不通(报),事

  • 票签

    文书名。清朝书写内阁票拟批答之纸签。其纸幅较题本略小,长七寸余,宽四寸余; 左书满文,右书汉文。

  • 申明亭

    乡里断事场所。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命地方里邑置。凡十恶、奸盗、诈伪、干犯名义、有伤风化及犯赃至徒者,书其名于申明亭,以示劝戒。里老人、里长于此理断乡里民事纠纷及轻微刑事案件。乡里调解机构。明代设

  • 膳上侍卫

    官名。即“饭上侍卫”。

  • 牙署

    即“牙书”。

  • 尚舍直长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殿内省置为尚舍局次官,八员,正七品。唐朝殿中省尚舍局沿置,六员,正七品。宋朝存其名而罕除授。

  • 少常伯

    官名。即尚书省六部次官。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为司列、司元、司礼、司戎、司刑、司平,六部侍郎改称少常伯,咸亨元年 (670)复名侍郎。

  • 荡边将军

    官名。北齐置。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从七品。武官名。北齐设置,用以褒赏勋庸,秩从七品下。

  • 爵部员外

    官名。渤海国官,左六司支司爵部属官,位郎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