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散大夫

中散大夫

官名。西汉平帝置,《汉书·萧由传》:元始(后1—5)中,“复为中散大夫,终官。”东汉隶光禄勋,秩六百石。无员,与光禄、太中、谏议大夫及议郎等皆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令所使。三国、两晋、南北朝沿置,多养老疾,无职事。魏、晋皆七品; 南朝宋六百石; 南齐亦以处旧齿老年,重者加亲信二十人; 梁无员,养老疾,十班; 陈四品、千石。北魏曾为职事官之加官,受差遣,《魏书·恩幸传》:“(尚书)台遣中散大夫孙景安研检事状”。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四品上,二十三年改四品下; 北齐四品下; 北周七命。唐朝置为正五品上阶文散官。北宋沿置,神宗元丰三年(1080)废文散官,遂为从五品新寄禄官,取代光禄卿至少府监之旧寄禄官; 哲宗元祐三年(1088)分为左、右两阶; 徽宗大观二年(1108)以左中散大夫为中奉大夫,右中散大夫为中散大夫。金海陵王天德(1149—1153)中置为内侍阶官之第一阶,从四品上。元朝沿置,正二品。


官名,西汉王莽时置,东汉沿置,员三十人,秩六百石;参与议论政事,为闲散之官。《后汉书·鲁恭传》:“十一年复征,再迁中散大夫。”其后魏、宋、齐、梁、陈、北魏皆沿置。唐、宋为正五品上文散官。金为从四品上内侍官,元为正二品内侍散官。见《通典·职官十六·文散官·中散大夫》、《后汉书·百官二》、《宋书·百官上·中散大夫》、《南齐书·百官志》、《魏书·官氏志》、《隋书·百官上·光禄卿》、《新唐书·百官一·吏部》、《宋史·职官九·文散官》、《金史·百官一》、《元史·百官七·内侍散官》。

猜你喜欢

  • 决狱官

    官名。契丹遥辇时,自萧敌鲁五世祖胡母里始,其后代世为决狱官。掌理狱讼。

  • 文昌左相

    官名。即尚书左仆射,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改,中宗神龙元年 (705) 复名尚书左仆射。官名。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左右仆射为文昌左右相,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为左右仆射。参见“仆射

  • 县兵曹

    县分职诸曹之一。汉始置,掌兵丁征集与输送。《隶释》一六《中部碑》有兵曹掾、兵曹史各一人。晋诸县置兵曹史,见《晋书·职官志》。西魏置兵曹掾,西魏大统六年(公元540年)《建义都督巢山

  • 县户曹

    县分职诸曹之一。汉始置,职主户口、名籍、婚庆、祠祀等事。设掾与史,并见《隶释》二《西岳华山亭碑》。《隶释》一六《中部碑》又有左右户曹史。晋代县户曹置掾、史、干,见《晋书·职官志》。南朝宋齐梁陈无考。但

  • 书写机宜文字

    官名。宋朝招讨使、镇抚使等之属官,由长官奏辟,掌书写机密文字。简称书写文字。军事幕职名。宋置,为御营使、宣抚使、宣抚处置使、招讨使、制置大使、制置使、经略安抚使、总管、钤辖、招抚使、镇抚使、三衙等所属

  • 横江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孙权置。《三国志·鲁肃传》: “(建安)十九年,(鲁肃)从(孙)权破皖城,转横江将军。”杂号将军名,东汉末年孙权置,掌征伐或驻守。《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建安)

  • 大行台右丞

    “大行台尚书右丞”的省称。

  • 四川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简称“四川司员外郎”。①明清户部四川清吏司之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四川部员外郎设,一人,从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员外郎一人。满洲司官初不分曹,随长官所派

  • 内藏库使

    官名。宋朝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置,后用为武臣阶官,属西班诸司使。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正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 重定武臣官名,改武德大夫。

  • 内左库曹

    官署名。东晋分库曹置。隶御史台。与外左库曹并掌审核厩牧牛马市租。设侍御史掌其事。南朝宋文帝元嘉(424—453)中改名“左库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