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下军
春秋晋国等所置下军副长官。
春秋晋国等所置下军副长官。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驾部中大夫典牡上士佐官,员一人,正二命。
官署名。南京临时政府设置,见“泉币司”。
官名。清末及北洋政府置,属修订法律馆,地位在总纂之下。
官名。元置,为修内司的主官,见“修内司”。
官名。北齐祠部尚书所属有主客曹,“掌诸蕃杂客等事”,以郎中一人为主官。见《隋书·百官志中》。
官秩等级。汉朝置,三国两晋南北朝沿置。西汉中央政府机构部分郎官,及县长、县丞、尉,秩三百石。东汉中央政府机构部分属吏、小县县长及侯国相也为三百石,月俸四十斛。南朝宋制,公府诸曹掾(除东、西曹)秩禄同。
官名,汉置,为护羌校尉属官,掌文书。见《后汉书·百官志五·使匈奴中郎将》。
① 御史中丞别称。南北朝时称御史台为南台,御史中丞为台中长官,故名。《宋书·江淹传》:“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时明帝作相,因谓淹曰: “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 今为南司,足以震惊百僚
官名。宋太宗淳化二年 (991) 改借职承旨置,无职掌,为武臣低级阶官。神宗元丰(1078—1085) 改制,定为从九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武臣官名,改承信郎。武臣本官阶。宋初沿旧制置借
使职名。唐玄宗开元六年 (718)改乾元院使置,掌刊辑四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