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冢宰

冢宰

①相传为殷、周辅政大臣、百官之长。《尚书·伊训》: “百官总己以听冢宰。”《礼记·檀弓下》:“古者天子崩,王世子听于冢宰三年。”春秋战国泛指执掌国政的大臣。后世亦用以称宰相。唐朝中后期,皇帝初崩,新君始立,从诸宰相中选一人摄冢宰,相当于首相之位。②《周礼》天官之长。亦作大(太)宰。居六卿之首,主管宫廷供御事务,参掌大政,总领百官及财赋之政。西魏末、北周建六官府,置为天官府长官。明、清亦作为吏部尚书的别称。参见“大冢宰”、“天官府”。③ 同“宰夫”。《诗经·大雅·云汉》: “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陈奂《诗毛氏注疏》: “此冢宰为宰夫。”参见“宰夫”。


官名。1、周设此官,为百官之长,掌率百官佐天子治国,即后代的宰相。《周礼·天官·冢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尚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

2、三国魏齐王芳即皇帝位后置此官,为诸公之一,位同司徒、司空。《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大将军、太尉奉受末命,夹辅朕躬。司徒、司空、冢宰、元辅总率百寮(僚),以宁社稷。”

猜你喜欢

  • 先主

    前代的君主,多指开国之君。《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先主少孤。”

  • 隆福宫左都威卫使司

    官署名。为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秩正三品。简称左都威卫。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八月,由东宫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改立,隶徽政院。顺帝至正十三年(1253),复划归詹事院管辖。置司于大都隆福宫内。设卫

  • 六监

    新莽时六上卿合称。始建国元年(后9),王莽更名光禄勋曰司中,太仆曰太御,卫尉曰太卫,执金吾曰奋武,中尉曰军正,又置大赘官,主乘舆服御物,后又典兵秩,位皆上卿,号曰六监。西汉末年王莽置,为六卿的合称。即

  • 王国上大夫

    官名。北齐置,见“王国中大夫”。

  • 通直散骑常侍

    官名。西晋武帝泰始十年(274)使员外散骑常侍二人与散骑常侍通员当值,故名。东晋增至四员。属散骑省。职同散骑常侍,参平尚书奏事,并掌讽谏、侍从,位颇重。南朝属集书省,多以衰老之士担任,地位渐低。梁武帝

  • 晋阳宫教博士

    宦官名。北齐置,属长秋寺晋阳宫署。从九品上,员二人。

  • 县市掾

    县分职吏名。战国时,县市场置吏,见《韩非子·内储说上》,亦称市掾。《史记·田单传》亦记田单为临菑市掾。汉代亦以市吏与市掾并称。《汉书·尹翁归传》有平阳市吏,《后汉书·方术·费长房传》有市掾。市掾职主市

  • 提举宗子学事

    官名。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置,以宗正卿、少卿充任,领诸王宫宗子学。政和三年(1113),改命知大宗正司事充任。

  • 朝珠

    服饰名。亦称素珠。清朝官服之一。用珠宝穿缀而成,每盘一百另八颗,中有四颗大珠,垂于胸前者叫佛头,背后者叫背云,另有三串小珠,称为纪念。用以分等第、别品秩。依典制所定,帝后、王公大臣以下,文职五品,武职

  • 厩置

    驿站中的宿舍,即驿舍。《史记·田儋列传》:“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雒阳。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注:“《集解》应劭曰:尸乡在偃师(县)。瓒曰:厩置,置马以传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