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牛
①千牛备身、千牛左右省称。②太子千牛省称。
①千牛备身、千牛左右省称。②太子千牛省称。
官署名。总管的官署称总管司。详“总管”条。官署名。宋初沿五代之制有马步军都部署与副都部署,部署与副部署,后因避英宗讳改称都总管与副都总管、总管与副总管,掌一路军务和治安,其官署称总管司。都总管常由经略
唐、宋时期祠部别称。以其为清要之选,且事务较少,故名。
隋朝以戎号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为散实官;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其开府仪同三司改升从一品,位次王公。
吏员名。宋代称县中低级吏员为小使,与高级吏员——主吏相对应。参见“编录司”。
杂任职名。唐少府所属杂匠一百二十五人,分配在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诸司充任造作工役。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军政部设置,军政部撤销后改属“联合勤务总司令部”见该条。
满语官名。意为“宰相”、“中堂”、“大学士”。
官名。元置,为典瑞院的佐官,秩正四品,员额二人。
官名,汉置,为郡县佐吏。东汉常山国元氏县置有祠祀史,位在祠祀掾下,佐掾掌祠祀诸事。见《隶释·三·无极山碑》。也有人认为祠祀史为郡佐吏。
官名。即太子率更令,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率更令。官名。唐置,见“司更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