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北齐后主武平三年(572)开文林馆置。引用文学之士,多为年纪较轻的参军、郎中等,亦有中书监阳休之,特进崔季舒等要臣。无固定品阶。参见“文林馆”。
清朝兵部职方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一人。
悬束其车而不用,即致仕、辞官家居。古者官员以车代步,阖门悬车即表示辞去官职,不豫政事。后或沿称。
官名。三国魏丞相属官有主簿祭酒一人,以久任主簿者充任,秩第七品,省录相府众事。下辖主簿四人,品秩与主簿祭酒相同。蜀吴无。
官署名。渤海国置,有大令、少令。
官署名。为审理诉讼案件的机关。清朝末年在京城设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并在各省县设高等、地方、初级各审判庭。民国因之,国民政府改为法院。
官名。秦及西汉置之。属少府,为中书谒者令副贰。官名,秦和西汉皆置,属少府,为中书谒者令之副,掌佐令选署和上奏下达尚书曹文书。参看“中书谒者令”条。
辛亥革命时福建起义武装的军政机关。根据起义后制定的福建《都督府大纲》的规定,都督府以都督为首长,都督府置政务院、参谋部、司令部,属官有参议官、秘书官、参事官等。政务院由临时总长一人、副长二人和各部部长
官名。蒙、元怯薛执事名。蒙古语,意为 “捕盗者”。
明清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叫制义,即八股文,因是制举应试文章,故有其名。清黄景仁 《两当轩集自叙》: “稍长,从塾师授制艺,心块然不如其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