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啬夫

啬夫

官名。战国以前已有。战国时县及县属各级长官多称啬夫。秦及魏、赵、韩、中山等国皆置。据《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国有田啬夫、仓啬夫、库啬夫、厩啬夫、皂啬夫、苑啬夫、亭啬夫、司空啬夫、漆园啬夫、采山啬夫,以及管理皮革、公器、牛马、度量衡的各类啬夫,统称官啬夫,分管中央及地方行政部门各类行政事务。又有县啬夫,或称大啬夫,是县一级的啬夫。汉朝所置,则为各部门职吏或乡官,如少府掖庭有分管财政的少内啬夫、主管织作染练的暴室啬夫,以及市啬夫、虎圈啬夫等。不满五千户小乡所置啬夫,由县廷选署,秩百石,掌乡政,如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啬夫得半章印。十六国北凉及南朝宋、麴氏高昌国亦置。


官名。1、司空的属官,掌承命。《仪礼·觐礼》:“啬夫承命,告于天子。”注:“啬夫盖司空之属也,为末摈,承命于侯氏,下介传而上上摈以告于天子。”

2、周时有吏啬夫和人啬夫。《管子·君臣上》:“吏啬夫任事,人啬夫任教。”尹知章注:“吏啬夫,谓检束群吏之官也;人啬夫,亦谓检束百姓之官。”

3、秦汉时的乡官,掌诉讼和赋税。《后汉书·百官五》:“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后汉书·任光传》:“初为乡啬夫,郡县吏。”

4、庙官:《后汉书·盖延传》:“延遂定沛、楚、临准,修高祖庙,置啬夫、祝宰、乐人。”注:“啬夫,主知庙事。”《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诏零陵郡奉祠节侯、戴侯庙,以四时及腊岁五祠焉。置啬夫、佐吏各一人。”注:“啬夫本乡官,主知赋役多少,平其差品。园陵置之,知祭祀、征求诸事。”

5、汉文帝时有虎圈啬夫,掌养虎。《汉书·张释之传》:“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6、厩啬夫,掌厩马。《汉书·酷吏传·田广明》:“故城父令公孙勇与客胡倩等谋反……守尉魏不害与厩啬夫江德、尉史苏昌共收捕之。”

7、暴室啬夫,属掖庭令,掌暴室事。《汉书·外戚传·孝宣许皇后》:“广汉坐论为鬼薪,输掖庭,后为暴室啬夫。”

8、王莽时,宗、祝、卜、史官皆置啬夫。《汉书·王莽传上》:“署宗官、祝官、卜官、史官……宗、祝、卜、史官皆置啬夫,佐安汉公。”

猜你喜欢

  • 廷辩

    汉朝议政制度,亦作庭辩。公卿百官奉皇帝之命会集朝廷,就施政方针或重大事件进行辩论。《汉书·窦婴传》: “上然之,赐婴食,曰‘东朝廷辩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 “会公卿大夫东朝,共理而分别之。”

  • 御用器物局

    官署名。设于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掌内府宫殿营缮器物与工匠,受中书省剳。至元七年(1270),改器物局。

  • 散员

    ①无具体职掌之官。《隋书·李德林传》:“授殿中将军。既是西省散员,非其所好。”②五代后周皇帝近卫亲军班直番号之一,招诸州豪杰为之。北宋初因置,殿前司马军诸班直有散员左右四班,侍卫司马军有散员指挥,军头

  • 传舍啬夫

    官名,即“传舍吏”,为管理传舍的小官吏。参看“传舍”、“传舍吏”条。

  • 左督护

    官名。西晋末凉州张轨置。为统兵武职,地位较一般州所置的督护为高。见《晋书·张轨传》。

  • 廷尉评

    即“廷尉平”。官名,西汉置,掌平审诏狱。详“廷尉平”条。

  • 杂途

    清朝官吏出身之一种。又称“异途”。详“出身”。

  • 直宝谟阁

    官名。南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始置,为贴职之一,作为特恩以授鸿儒。官名。南宋嘉泰三年(公元1202年)置,为贴职之一。

  • 中大司马

    官名。新莽地皇元年 (后20)置。参见“大司马”。官名,王莽置,掌领兵,主征伐。《汉书·王莽传》:“置前后左右中大司马,赐诸州牧号为大将军。”

  • 右大都尉

    匈奴官名,汉时匈奴设此官,位在各王及左右大将之下,而在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之上。掌兵万骑,有自己的属地。详《汉书·匈奴传》、《史记·匈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