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元置,掌教儒学生员。秩九品,诸路各设一人。其下有学正、学录各一人。
官名。见“遥辇乣详稳司”。
官名。隋朝太府寺内尚方署长官,置二员,正八品; 炀帝大业三年 (607) 改隶少府监。唐朝改中尚方令,置一员,从七品下; 武则天垂拱元年(685) 去方字为中尚令。参见“内尚方署”。
官制用语,也称“良吏”,义即“好官”。
官名,辽国置,属北面官,掌部族军马之监督。见《辽史·百官志一》,参看“北院”条。官名。辽置, 见“北院详稳司”。
官员服制。唐朝京官散阶未及五品者可赐服绯,佩银鱼袋,以示尊宠,谓赐绯。宋朝沿此制。
官名。清朝职官之一种,即尚未实授之催长。所设机构,均有额定人数。
官名。元朝置,为功德司副官,佐功德使掌佛教事务,秩正三品。
官名。唐开元中置汾祠署,有令及丞,属太常寺。掌汾祠祭祀洒扫之制。
官名,汉置,即典客,掌诸归降的各少数民族。《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淮阴侯韩信,初以卒从项梁,梁死属项羽,为郎中,至咸阳,亡从入汉,为连敖票客。”《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淮阴(侯),兵初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