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宣慰使

宣慰使

官名。元朝地方行政机构宣慰使司之长官。每司设三人,掌军民之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多以土人为之,世袭。明清沿元旧称,始作为土官名号之一,武职。系土官官署宣慰使司之长官。湖广、四川、云南等省设有。从三品。管所辖土兵及司事,受地方长官约束。世袭,其承袭事隶兵部。详“土官”。


官名。唐宪宗元和十四年,以杨於陵任淄青十二州宣慰使。见《旧唐书·杨於陵传》。元代在山东东西道、河东山西道、淮东道、浙东道、荆湖北道、湖南道等置宣慰使司,司设宣慰使三人,从二品,掌军民之务,省有政令则宣布于郡县,郡县有请则汇报于省。其属官有同知、副使、经历、都事等。见《元史·百官七·宣慰使司》。明代宣慰使为从三品,为少数民族土官中最高官职,为武职、世袭;类似今天的军分区司令。其佐属官员有同知、副使、佥事、经历、都事等。见《明史·职官五·土官》。清代沿承明制,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此官。见《清史稿·职官四·四川宣慰使司》。

猜你喜欢

  • 盛京兵部左司

    官署名。清朝盛京兵部所属二司之一。康熙三十年 (1691) 设。掌邮传驿递事务,负责管理盛京二十九驿站。凡驿员传递文书经过者负责验看邮符,并供应其所需役夫马匹。设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一人,笔帖

  • 尚玺寺

    官署名。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农民军政府克北京,改原明尚宝司而置,职掌因明旧制。

  • 平准丞

    官名。汉武帝时始置,隶大司农,佐平准令平抑物价。东汉置一人,秩三百石。和帝时改中准丞,以宦者为之。晋复旧称,隶少府。南朝宋避顺帝刘准名讳,改染署丞。南齐复旧名。北齐置为司农寺平准署次官。隋沿置,正九品

  • 清漳署

    官署名。北齐置,设令、丞。掌供宫廷用酒,岁二万石。隶光禄寺。

  • 寺互狱

    诏狱名。西汉武帝时置,属中尉。寺互掌官府门禁。寺互有狱,以拘系犯人,以寺互令及丞主管之。王温舒为中尉,穷治奸滑,大都收系于都船与寺互两狱,见《汉书·王温舒传》。东汉废。

  • 太子左右监门

    东宫武官名。金置,属詹事院。秩正六品,掌门卫禁钥。

  • 督造战船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掌造战船。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指挥。

  • 司筵

    官名。隋朝内官尚寝之属,置三员,视勋品,掌铺洒扫; 炀帝时改司设。

  • 兼官

    官制用语。本官以外又任他官者。唐朝以一职事又任另一职事者谓兼官,以职事官品低散位一阶者亦为兼官,高宗咸亨二年(671)改为守。宋朝又称“宪衔”,为加官,武臣及宗室许带御史大夫、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

  • 鹰坊

    官署名。唐武则天圣历(698—700)以后置,为闲厩使所押五坊之一,以供时狩。辽、金、元三朝为管理蓄养鹰鹘以供畋猎的机构。辽朝属北面官,设使详稳等官。金朝隶殿前都点检司,设提点(正五品)、使(从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