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名。宋朝太常寺所属机构,掌收储有关礼器。设专知官、库子各一人。
见“扎尔固齐”。
官名。三国魏文帝置,位在淑妃下,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晋武帝定内官,列为九嫔之一,位视九卿。南朝沿置。十六国后赵亦置,爵视子,不限员数。女官名,也是皇帝的妃子。三国时魏文帝置,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官名。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改左御卫为左领军卫,置为长官,一员,正三品。掌宫禁宿卫,凡翊府之翊卫、外府射声番上者,分配之; 凡分兵主守,则知皇城西面助铺及京城、苑城诸门。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左戎
① 主持掌管某事。《尚书·高宗肜日》: “王司敬民。”② 泛指官职。《吕氏春秋·审分》: “百官,众有司也。”《管子·小匡》: “制王家有轨,轨有长,十轨为里,里有司。”③官署名称。隋、唐以后历朝所设
官名。即刑部尚书,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刑部尚书。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刑部尚书为司刑太常伯。咸亨元年复旧。见《通典·职官五·刑部尚书》。
孙中山准备北伐的指挥机关。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因陈炯明的叛变,非常大总统被迫离开广州,政府和国会均被破坏。当时北洋军阀正宣扬“法统恢复”,国会议员遂多北上。十二年(公元1923年)初,陈炯明被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侯的属官,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军帅。参见“典乐”。
官名。又称“寺人”或“内竖”。周朝置。未成年的近侍小臣,掌内外之令的传达。《国语·晋语四》:“文公之出也,竖头须,守藏者,不从。”韦昭注:“竖,文公内竖里凫须,公出不从,窍藏以逃,尽用以求纳公。”《周
即“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