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武大夫
官名。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改东上閤门使置,正六品。
武阶官名。宋政和中改东上閤门使为左武大夫,秩正六品。
官名。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改东上閤门使置,正六品。
武阶官名。宋政和中改东上閤门使为左武大夫,秩正六品。
官名,为“部郡国从事”的省称,详“部郡国从事”。州吏名。两汉司隶校尉与部刺史所属有部郡国从事史,魏晋沿置,称为部郡从事,为州刺史所属,职在检察一郡行政,即藩王之在境内者亦兼察之,其权甚重,不得用本郡人
宋代高中级官员荐举选人改为京官的奏状,即“京削”,见该条。
官名。地方高级军政长官。隋朝置总管之州,分上中下三等。中州各置一员,视正三品。炀帝即位废。
官库名。清置,见“珍羞署署正、署丞”。
官名。隋文帝内官六典之一,置三员,隶尚工,视流外二品,掌内宫财帛出入。
唐、宋“御史中丞”别称。
官署名。清末置, 见“管理前锋护军等营事务大臣处”。
汉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下属职事机构统称。东汉太尉诸曹有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等。汉朝太尉、司徒、司空称三公,其府称公府,府中所属办事机构称曹。公府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三品,掌太子鞍辔弓矢等物,隶詹事院、储政院。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置。三十一年,改宫正司。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复为府正司。武宗至大四年(1311)罢。仁宗延祐四年(131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似为京畿统管的别名或改名。见“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