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清漪园园务大臣
官名。清朝内务府所属清漪园之主管官。兼领静明园、静宜园。掌三园管理、修缮、器皿陈设及属官迁除奖罚事。乾隆十六年(1751),改瓮山、金海为清漪园,置总管大臣,无员限,由皇帝特简。
官名。清代合称北京西郊的万寿山、玉泉山及香山为三山,建为清漪园(光绪十四年改为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设总理清漪园园务大臣,特简,无固定员额,兼管静明、静宜二园;下设郎中、员外郎、苑丞、苑副、笔帖式等,管理三园门禁及修缮事务。
官名。清朝内务府所属清漪园之主管官。兼领静明园、静宜园。掌三园管理、修缮、器皿陈设及属官迁除奖罚事。乾隆十六年(1751),改瓮山、金海为清漪园,置总管大臣,无员限,由皇帝特简。
官名。清代合称北京西郊的万寿山、玉泉山及香山为三山,建为清漪园(光绪十四年改为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设总理清漪园园务大臣,特简,无固定员额,兼管静明、静宜二园;下设郎中、员外郎、苑丞、苑副、笔帖式等,管理三园门禁及修缮事务。
杂任职名。唐代于太医署置咒禁生十人,从咒禁博士学习咒禁之法,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可充任咒禁师。
金代官员升迁的方式之一。凡以廉察而升者,称为廉升。
官名,民国时置,为民政厅长官,总理民政厅厅务。参看“民政厅”条。
隋朝以戎号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为散实官;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其开府仪同三司改升从一品,位次王公。
即“三司都凭由司”。
官名。橐,指橐佗,良马名。《汉书》颜师古注;“牧橐,言牧养橐佗也。”牧橐令为西汉太仆所属牧养良马的属官之一,有丞。东汉省。
见“僧录司”。
官名。明清道录司之官员。分掌天下道教之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一人,从六品。清康熙十三年(1674)定设一人,亦为从六品。依例升迁左演法,缺出由左至灵升补。
官仓名。明置,属户部。掌军粮积储。置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后大使、副使俱裁革。
官名。主畜牧的小吏。春秋时鲁国置。《孟子·万章下》: “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赵岐注: “乘田,苑囿之吏也,主六畜之刍牧者也。”官名。春秋时鲁国设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