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远司郎中
官名。即“柔远清吏司郎中”。
官名。即“柔远清吏司郎中”。
官名。北魏置。指在正员之外添授的谏议大夫。前废帝普泰元年(531),诏此职得俸而不给力,老合外选者,依常格,其未老欲外选者,听解此职。朔望入朝,若正员有缺,随才进补。
官署名。即殿前司。
官名。北魏末政局动荡,朝廷无力镇压各地义军,遂授予一些士族武职名号,令其回乡招募军队。《魏书·裴延儁传》:“诏(裴)庆孙为募人别将,招率乡豪,得战士数千人以讨之。”
外戚和宦官的合称。《后汉书·仲长统传》:“此皆戚宦之臣所致然也。”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三品,掌中宫马畜,隶徽政院。设于武宗。至大四年 (1311) 置卿三员,太监、少监、监丞各二员。英宗至治三年(1323)罢。官署名。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置,属徽政院,秩正三
即“巴牙喇壮达”。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为考选委员会的长官。见“考选委员会”。
使职名。金朝勋臣死后,皇帝派官员担任送丧柩车的执引前导,称发引使。
官名。清朝虎枪营之职官。额设二十一人,上三旗每旗各七人。掌率虎枪兵以供役使。
官名。辽朝置。南面官,将作监官员,掌印及勾检稽失,在将作监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