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官名。春秋战国置。① 下级军吏。《墨子·迎敌祠》: “校自门左、先以挥,木石继之。”孙诒让注: “校,盖军部曲吏。”②掌驾车马。同“校人”。《荀子·哀公》: “三日而校来谒,曰: ‘东野毕之马失。两骖列、西服八厩’。”③官员通称。《广雅·释宫》:“校,官也。”④教育机构之一。周朝为乡学,汉朝为侯国之学。《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郑人游于乡校。”《正韵》: “校,乡学为校。”《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乡学为校。”


1、编制单位名。西汉将作大匠所属工徒分为五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作少府》:“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成帝阳朔三年省中候及左右前后中校五丞。”《后汉书·百官四·将作大匠》:“左校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左工徒。丞一人。右校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右工徒。丞一人。”军队编制单位名。《汉书·韩信传》“诸校效首虏休,皆贺。”注:“师古曰:诸校,诸部也,犹今言诸营也。”东汉禁卫军北军五营,称五校,校的长官称尉,如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五校即五营:“北军中候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监五营。”见《后汉书·百官四》。

2、官爵名。《墨子·迎敌祠》:“校自门左,先以挥,木石继之。”注:“校,盖部曲吏,《管子·度地篇》有部校长官,《商子·境内篇》云军爵自一级以下至小夫命曰校。”

3、学校名。汉制。郡国设置的学校称“”,乡置的学校称“校。”见《汉书·平帝纪》。周朝称乡学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注:“乡学为校。”

猜你喜欢

  • 同知

    ① 即副贰之义。宋、辽、金某些官署副长官或佐贰官多带此衔。宋朝有同知枢密院事、同知贡举、 同知閤门事、 同知国用事等。 辽有同知汉儿行营都部署事、同知度支使事、同知留守事、同知府事、同知宣徽院事、同知

  • 里魁

    官名。汉朝主持里政的小吏。《续汉书·百官志》: “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官名,即里正。汉朝五家为伍,设伍长一人;

  • 贸易委员会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原称贸易调整委员会,隶属于军事委员会,以调整对外贸易为主要对象。后因国外信用借款成立,须由政府购运物资抵付,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贸易调整委员会改隶财政部,由本会自办外

  • 警政司郎中

    官名。清末巡警部、民政部所属警政司长官。掌司事。详“警政司”。

  • 两司马

    官名。① 《周礼》夏官之属。军制二十五人为两,其长官为两司马,中士爵。②太平天国军队及地方之职官。起义之初即仿古制设。军队基层编制中有两,四两为一卒,每两设两司马一人,以东、西、南、北编营系衔。如“前

  • 家马官

    泛指管养家马的诸官。《汉书·地理志》:“太原郡,秦置……有家马官。”注:“臣瓒曰:汉有家马厩,一厩万匹,时以边表有事,故分来在此。家马后改曰挏马也。”参看“挏马”条。

  • 御仗左右

    官名。北魏置。《魏书·官氏志》:“(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八月、初置直斋,御仗左右武官。”长孙瑱曾以左军将军领之。见《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二一三《长孙瑱墓志》。

  • 温禺鞮王

    匈奴官名。分左、右,与左右日逐王、左右渐将王,统称六角。见《后汉书·南匈奴传》。汉时匈奴王名,简称“温禺”,详“温禺”条。

  • 刺奸令史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年间曹操置,为僚属掌管司法事务。《三国志·高柔传》:“(曹操) 以(柔)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西晋司马孚为太宰后,其府设刺奸曹,有令史。官名,东汉末年曹

  • 详校所

    官署名。金朝置。掌审定宫廷仪礼用乐。世宗大定 (1161—1189) 初,命参校唐、宋之制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