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右曹尚书
官名。北魏置。参见“殿中尚书”。
官名。北魏置。参见“殿中尚书”。
科举制科之一。隋代设置, 属于贤良忠直类科目。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诏举。参见“制科”。
太守和刺史。《宋史·胡寅传》:“遴选守刺,久于其官。”
官署名。同“太史寮”。西周置。太史类史官处理公务的机构。详“太史寮”。
官名。金宣徽院所属有杂物库,以都监、同监为正副主官,下设本把八人,每库知书各二人。
任官制度。明朝定为考核官吏之法,分京察和外察,通称大计。分见“京察”、“外察”。明清考课官员方法之一。明制,考察京官称为京察,考察外官称为大计。考察要发现和纠正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软、不谨八
民间对州县长官的敬称。
即“小承御上士”。
官名。即尚乘直长。官名。为隋唐时尚乘局的佐官。见“尚乘局”。
官名。即太子率更令。官名,即太子率更令的简称。东汉置,掌庶子、舍人更值宿卫,职似光禄。见《后汉书·百官四·太子少傅》。
官名。晋始置,《晋书·桓彝传》记彝为宣城内史时,裨惠为其长史。《宋书·顾传》记于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出为义阳王昶东中郎长史,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