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局丞
官名。北齐置。见“河东局”。
官名。北齐置。见“河东局”。
官名。清置,为和声署正副长官。见“和声署”。
官名统称。南宋榷货务都茶场、杂买务杂卖场、文思院、左藏东西库四处提辖官统称。四辖官外补则为知州,内迁则为寺、监丞、簿,或直接升任杂监司。
官名。元置,为侍正府的佐官,见“侍正府”。
官名。唐德宗兴元元年(784)置,一员,从二品,以授节帅罢任者,无职事。
汉朝将军名号。《后汉书·王霸传》有破奸将军侯进。杂号将军名,东汉置,掌征伐。《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光武乃遣破奸将军侯进等屯新安。”
官名。清朝銮仪卫长官。初名“总理銮仪卫事内大臣”,顺治九年 (1652) 改此称。额设一人,无专员,以满、蒙王公大臣兼授,正一品。掌卫之政令。
北洋政府时期临时执政府的内部机构。掌收发各种公文、函电,职官设置不详。
即“东北面行军都统所”。
官府文书名。宋朝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及寺、监发往下级官府的公文,称部符。符末署:“符到奉行”。
官名。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置,以使臣充任。参见“都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