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公廨侍御史
官名。唐置,属御史台台院。员额一人,常驻台内,处理御史台的一切日常事务。
官名。唐置,属御史台台院。员额一人,常驻台内,处理御史台的一切日常事务。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八品上。
参见“谥”、“谥法”。
官名,即译使,汉置,掌翻译。《后汉书·和帝纪》:“(永元)六年春正月,永昌徼外夷遣使译献犀牛、大象。”《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评曰……魏世匈奴遂衰,更有乌丸、鲜卑、爰及东夷,使译时通,记述随事。”
爵名。清初九等世爵之第四等。乾隆元年(1736)定汉文名为“子”。分四等,叙正一品,不加美名。参见“子”。
即“矿务铁路总局”。
清朝“云骑尉”之原称。
即兼掌城门兵。掌京师城门屯兵。如孔光为太师兼领城门兵。见《西汉会要·职官二》。
“秘书令”别称。《魏书·游明根传》: “(游肇)转通直郎、秘阁令,迁散骑侍郎、典命中大夫。”
北魏记载将士军功勋劳的文书,因其写于黄素之上,故名。详见“勋书”。
道官。明朝置,一人,掌太和山(即今湖北、陕西两省边境的武当山)道教事务,由道士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