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礼部郎中

礼部郎中

官名。① 唐朝始置,为尚书省礼部头司礼部司长官。高祖武德三年 (620) 改仪曹郎设。额一员,从五品上。掌司事。因其地望清贵,又掌尚书省文翰之事,故多以有文名者居之,号为“南宫舍人”,短期内即可擢迁知制诰。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名司礼大夫,咸亨元年 (670) 复旧。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改春官郎中,中宗神龙元年 (705) 复旧。五代因之。北宋前期为五品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始有实际职掌,作为礼部之佐贰官,参领本部事务,降为从六品。辽朝亦设,为南面官。道宗大安 (1085—1094) 末,刘辉曾任此职。掌仪制,辨名数。西夏亦置,其制不详。金朝设一员,从五品;元朝设二员,从五品。均同宋制,参领本部事务。明、清于礼部所属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设郎中,为各司长官,分别冠以各司之名号。明制,司各一员,正五品。清朝各司员额不等,四司共十一人,分别由满洲六人、蒙古一人、汉四人充任,各司均有一汉人。初制正三品,顺治十六年 (1659) 改正五品,寻升四品,康熙九年(1670)定正五品。宣统三年 (1911),礼部改典礼院,遂废。② 渤海国右六司礼部属官,位卿下。


官名。郎中为礼部各司长官,各司均设郎中、员外郎。参看“礼部”条。

猜你喜欢

  • 栘中厩监

    官名。汉置,又称“栘中监”,详见“栘中监”条。官名。栘中是西汉宫苑栘园中马厩之名,设监以领其事。苏武曾任此职,见《汉书》本传。

  • 右尹

    官名。春秋战国楚置。初为尊官,次令尹,征战时兼任军帅。后地位稍降。多以王族充任。《左传·成公十六年》: “楚子救郑。司马将中军,令尹将左,右尹子率将右。”战国曾侯乙墓竹简所记楚官名亦见。官名,春秋战国

  • 本把

    吏员名。金置于宣徽院所属头面、段匹、金银、杂物等库。元沿置,徐元瑞《吏学指南》谓“掌持案牍之称”。

  • 总宿卫事

    官名。辽朝置。北面官。宿卫司长官。亦称“典宿卫事”。官名。辽置,见“宿卫司”。

  • 参议院实业股审查委员会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参议院的常任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理事各一人;委员,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为十一人,七年(公元1918年)减为七人,掌审查实业事项。

  • 县主额驸

    见“额驸”。

  • 首卿

    即太常。以其位居九卿之首,故称。《宋书·颜延之传》:“臣班叨首卿,位尸封典。”时延之为太常。

  • 式道右候

    官名。西汉置,属执金吾,秩六百石,有丞。皇帝车驾出,掌清道; 还,执麾至宫门,宫门乃开。东汉省。官名,车驾出时掌清道,还时持麾至宫门,宫门乃开。详“式道候”条。

  • 释巾

    谓脱去头巾,换戴官帽。指初仕。亦作“解巾”。《北齐书·刘祎伟》: “释巾太学博土。”参见“释褐”。

  • 勾当马步军粮料院

    官名。北宋前期置,以京朝官充任,属三司,掌给受俸料,批书券历。神宗元丰(1078—1085) 改制后,隶太府寺。南宋避高宗赵构名讳,粮料院改置监官主管,遂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