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注
宋代官员注授差遣的方法之一。在任职官任职期满或够一定期限移授其它差遣,称为移注。
宋代官员注授差遣的方法之一。在任职官任职期满或够一定期限移授其它差遣,称为移注。
官名合称。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始置,每卫各二人,从三品,为大将军副贰。唐朝沿置。宋朝为从四品,无定员,以宗室或武臣为之,皆空官无职掌; 南宋初多不除授,孝宗隆兴 (1163—1164) 中复置,
官名。①春秋时鲁国置。主司盟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将盟臧氏,季孙召外史掌恶臣而问盟首焉。”②《周礼》史官之一。春官之属。《周礼·春官》: “外史,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有六人,胥二人,徒二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为天朝典官,管理各行贸易,员额及官阶不详。
使职名。唐朝有屯田之州,置营田使;节度使兼营田使者,其军一万人以上,置营田副使一人,协掌军屯。
官署名。宋朝置,隶太常寺,掌藏器服,以待祭祀之用,设监官。
官名。北魏置。总督禁旅,掌宫禁秩序,权任很重,由宗室或鲜卑著姓充任。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三品上。武官名。北魏置,总掌宿卫之事。《魏书·于栗䃅传》记于栗䃅有子洛
官名。见“公府戎曹”。
官署名。明朝设置于京师顺天府,掌境内税务工作。设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
官名。隋于内侍省置掖庭局,设令、丞各二人。炀帝改内侍省为长秋监,掖庭局改为掖庭署,参用士人。唐复为掖庭局,属内侍省,掌宫人簿籍,设令二人,从七品下;丞三人,从八品下;宫教博士二人,从九品下;监作四人,
官名。辽朝北面官,著帐郎君院官员,在著帐郎君节度使之下,掌著帐郎君族属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