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辖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有京畿统辖与番镇统辖两职,与京畿统管、番镇统管仅一字之差,可能统辖就是统管的别称或改名。刘庆汉曾任京畿统辖,其系衔为“殿前京畿统辖顶天扶朝纲尊王裕千岁”;方海宗曾任番镇统辖,其系衔为“殿前番镇统辖顶天扶朝纲守王丰千岁”,参见“统管”。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有京畿统辖与番镇统辖两职,与京畿统管、番镇统管仅一字之差,可能统辖就是统管的别称或改名。刘庆汉曾任京畿统辖,其系衔为“殿前京畿统辖顶天扶朝纲尊王裕千岁”;方海宗曾任番镇统辖,其系衔为“殿前番镇统辖顶天扶朝纲守王丰千岁”,参见“统管”。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织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织组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少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左传·昭公十七年》谓是五工正之一,贾逵释为攻木之工,为附会之说。参见“少皞”。
见“收掌”① 。
官名。宋初置,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 (998),定为同七品。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改从七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武臣阶官名,改武经郎。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外史下大夫属官,员十二人,掌书籍文字的校正。正一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官名。《周礼》无此官。北周春官府外史下大夫所属有校书下士十一人,正一命,
官署名。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一月北洋政府设置,属国务院,掌办全国水利及沿岸垦辟事务。设总裁、副总裁各一人,视察二人,佥事二至六人,主事八至十二人;技正二至六人,技士十至十六人。局内分置四科,各设
清朝印信之一种。管理伊犁索伦领队大臣、管理额鲁特领队大臣、管理锡伯营领队大臣、管理察哈尔领队大臣、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八旗佐领、盛京防御等用之。俱铜质直纽方形。其文体及尺寸,依官员品级大小而异,由礼部
官署名。明朝北京大理寺的省称。因与南京大理寺相别,故名。
官名。三国吴置。张温以此职使蜀。见《三国志·张温传》。官名,三国吴置,本为领近卫军的武官,有时也奉旨出使他国。《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时年三十二,以辅义中郎将使蜀。”
隋炀帝封孔子的后裔为绍圣侯。见《历代职官简释·绍圣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