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指系在印柄上的丝带。依官爵品阶的高下,而用不同颜色的丝带作为标志。汉朝制度,皇帝、皇后用黄赤绶,黄、赤、缥、绿、绀五采(一说为黄、赤、缥、绀四采)、太子、诸王用纁朱绶,赤、黄、缥、绀四采; 相国用绿綟绶,绿、紫、绀三采; 公侯、将军用紫绶; 比二千石以上用青绶; 千石、六百石用黑绶(后亦作墨绶); 四百石至二百石用黄绶。以后历朝皆沿用,但具体官职所用印绶有所改易,至唐朝罢。


印柄上的丝带,职位高低不同,印带的色采也不一样。如汉朝,皇帝用五采黄绶;皇后用五采赤绶;太子诸王用四采纁(xūn浅红色)朱绶;三公、将军、丞相、太尉等用紫绶;比二千石以上用青绶;千石至六百石用墨(黑)绶;四百石至二百石用黄绶。后世多沿其制,但具体官职所用印绶有改变,至唐朝废。

猜你喜欢

  • 考试院院长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为考试院的长官,综理全院事务,提请国民政府主席任免所属考选委员会委员长、委员,铨叙部部长、次长,国民政府颁发有关考试院主管事项的命令,由院长副署。

  • 内品

    官名。宋朝置,为宦官阶官。宦官职名。宋内侍省置。

  • 厩牧署车舆局丞

    官名。北齐置,见“厩牧署令丞”。

  • 辩铜令

    官名。西汉属水衡都尉,有丞。辩铜即分别铜之种类。为上林三官之一,掌铸钱原料,与钟官令同主铸钱。武帝元鼎四年(前113),悉禁郡国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东汉省。

  • 向导总管

    官名。见“向导处总统大臣”。

  • 左千牛卫

    禁卫军指挥机构。唐朝十六卫之一,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左奉宸卫置,设大将军一员、将军二员、中郎将二员,与右千牛卫统率亲近禁军,共掌侍卫宫禁及供御兵器仪仗,不领府兵。受朝之日,侍列于御座左、右,职任

  • 典医丞

    官名。晋朝王国置。南朝宋、梁,北朝齐皆置。梁由王国自选补。

  • 宦途

    做官的经历。唐白居易《短歌行》:“三十登宦途,五十披朝服。”

  • 上都留守

    官名。元朝上都留守司长官,兼上都路总管、虎贲卫亲军都指挥使,置六员。秩正二品,下设同知二员,正三品; 副留守二员,正四品; 判官二员,正五品。

  • 游学处

    官署名。清末学务大臣所辖六处之一。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置总办一人,帮办数人。管理出洋游学生一切事务。三十二年,併入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