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考功司

考功司

官署名。即“考功”。


官署名。(1) 隋始置,主文武官吏考课,为吏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考功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考核文武百官的功过善恶及其行状。所属有主事三人,令史十五人,书令史三十人,掌固四人。五代亦置考功司。宋初置判考功司事一人,以带职朝官或无职事朝官充任。掌管审复太常寺所拟谥和幕职州县官、流外官年终考课之事。元丰改制,始以郎中、员外郎管理本司事务。掌管文武官考课、磨勘、并升、资任的政令及名谥、碑碣等事。司内分十二案:六品案,七品案,八品案,曹掾案,令丞案,从义案,成忠案,资任案,检法案,校定案,知杂案,开拆案。所属有主事二人,令史十人,守当官十人,正贴司八人,私名十人。金元六部不分司。明清称“考功清吏司”,参见该条。(2)国民党政府置,属铨叙部,掌理关于公务员考绩考成审查事项,叙级叙俸审查事项及关于公务员其他成绩审查事项。

猜你喜欢

  • 左参议

    官名。① 明清布政使司之职官。明洪武十四年 (1381) 设,左、右各一人,正四品。后改从四品,无定员,皆因事添设,分司督粮道、分守道。清初沿设,称为守道。有通辖全省者,有分辖三、四府州者,因时裁设,

  • 发敕官

    见“发敕司”。流外官名。宋初置于中书门下后省,掌发制敕之事。

  • 市舶提举司

    见“市舶司”。官署名。明置,掌海外诸蕃朝贡市易之事,辨其使人表文勘合真伪,禁通番,征私货,平交易,闲其出入而慎馆榖之。其官为提举(从五品),副提举(从六品)。见《明史·职官四·市舶提举司》。

  • 劝农司

    官署名。金朝置,掌劝课天下力田事。章宗泰和八年(1208)罢;宣宗贞祐 (1213—1217) 间复置,兴定六年 (1222) 改司农司。元世祖中统二年(1201)置,后改司农司。

  • 籥师

    官名。周朝置。乐官。掌教国子舞羽吹籥。《礼记·文王世子》: “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籥师学戈”。郑玄注:”籥师掌教国子舞羽吹籥”。《周礼·春官》有“籥师”,“中士四人、府

  • 郎中户将

    官名,西汉置,属郎中令,掌护卫宫殿门户,分左右。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参看“郎中车将”条。

  • 金銮殿大学士

    官名。五代后梁太祖开平三年(909) 改思政殿为金銮殿,乾化元年(911)始置一人,以崇政院使为之。官名。五代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正月,改思政殿为金銮殿,至乾化元年(公元911年)五月,置大学士

  • 左右备身正都督

    官名。北齐置,皇帝侍从武官首领之一。属领左右府,下统左右备身副都督、左右备员五职、左右备身等,掌宿卫侍从。从四品上。

  • 辑濯令

    官名。西汉属水衡都尉,领辑灈士,掌上林苑池中船舶,有丞。东汉省。官名,汉设此官,掌管船只,详见“辑濯”条。

  • 亲政

    官制用语。年幼即位的皇帝,常由近亲大臣或太后代行皇帝理政,当皇帝为成年人时,亲自理政,称为亲政。《汉书·王莽传》:“皇帝年在襁褓,未能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