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道员

道员

明清地方各道主官统称。亦称道台、观察。明制,布政、按察二司因辖区广大,由布政使之佐官左、右参政、参议分理各道钱谷、称为分守道,由按察使之佐官副使、佥事分理各道刑名,称为分巡道。此即道员称谓之始。清乾隆 (1736—1795) 时裁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职衔、专设分守、分巡道,多兼兵备衔、管辖府、州,或为省以下、府以上之最高行政长官。此外又设督粮、盐法等道。光绪中又设巡警、劝业二道,各司专职。


明朝初年,布政司、按察司因为辖区广大,由布政司的佐官参政、参议分理各道钱谷,称为分守道;按察司的佐官副使、佥事分理各道刑名,称为分巡道。这分守道、分巡道官员,称为道员。清朝乾隆年间,裁省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名称,专设分守道、分巡道,并且多兼兵备衔,管辖府、州,成为省以下,府州以上的行政长官,这些长官,俗称道员。清朝还设督粮道、盐法道等,清末又在各省设巡警道,劝业道,这些道的长官即道员。北洋军阀时期,即民国初,曾分一省为数道,道的长官称道尹,而不称道员。参看《明史·职官四》、《清史稿·职官二》。

猜你喜欢

  • 王府参事

    官名。辽置于亲王内史府,掌参议府事,属南面王府官。

  • 外馆

    官署名。清理藩院所属办事机构之一。掌理外札萨克年班来京人员所居馆舍之事。设监督一人为主官,由都察院保送科道官充任,每年一更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隶理藩部。清理藩院所属机构。设在德胜门外,是招

  • 农工商部右侍郎

    见“农工商部左侍郎”。

  • 北京行部

    官署名。明朝永乐元年(1403)始置。设尚书二人,侍郎四人,并置吏、户、礼、兵、刑、工六曹清吏司,各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及照磨、检校、司狱等。品秩同于六部,职掌略同于布政司。十八年迁都北京,遂罢。

  • 司储

    官署名。即户部仓部司,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改,肃宗至德二年(757)复名仓部。

  • 行台殿中尚书

    官名。东魏置。《北齐书·张亮传》:“寻加(亮)都督扬、颍等十一州诸军事,兼行台殿中尚书。”职掌略同殿中尚书。

  • 中侍中省

    官署名。北齐置。掌皇帝饮食、药物,以及皇宫警卫、出入宫门等事务,是管理宫中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其职皆由宦官充任。以中侍中二人为长官,下设中常侍、中给事中各四人。领中尚药典御、中谒者仆射及中尚食局,内谒

  • 右街使

    官名。唐朝左、右金吾卫属官,置一员,掌分察六街徼巡,入夜则以骑卒巡行、武官暗探。

  • 左校署令

    官名。即左校令。

  • 度辽营

    东汉度辽将军的兵营,屯五原曼柏县。《后汉书·孝安帝纪》:“乙巳,诏郡国中都官死罪系囚减罪一等,诣敦煌、陇西及度辽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