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辅
官名。新莽太子四师之一,始建国三年(后11)置,秩大夫,以博士袁圣任之。
官名,西汉末年王莽置,为太子四师之一,辅佐太子。《汉书·王莽传中》:“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秩以大夫。以故大司徒马宫为师疑,故少府宗伯凤为傅丞,博士袁圣为阿辅,京兆尹王嘉为保拂,是为四师。”
官名。新莽太子四师之一,始建国三年(后11)置,秩大夫,以博士袁圣任之。
官名,西汉末年王莽置,为太子四师之一,辅佐太子。《汉书·王莽传中》:“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秩以大夫。以故大司徒马宫为师疑,故少府宗伯凤为傅丞,博士袁圣为阿辅,京兆尹王嘉为保拂,是为四师。”
官名。唐朝左、右金吾卫属官,置一员,掌分察六街徼巡,入夜则以骑卒巡行、武官暗探。
监狱名。元代的行省为中央派出机构,不设狱。明代始于行省设置监狱,由按察使司的司狱专管,负责全省行政的布政使司亦设司狱兼管。清代布政司不设司狱,省监专由按察司的司狱管理,故又称臬司监或司监。
官名,西夏置,意为天大王。西夏党项语“谟”即天,“宁”即王,“令”即大。景宗显道元年(1032),元昊立官制时,此为蕃官名号之一,授重巨野利仁荣。
官名,汉置,即公主封地之县的县尉。参看“邑令”、“县尉”条。
官名。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置,为正八品上武散官。宋初因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唯蕃官蕃兵仍授,余者并罢。官名,唐代武散官正八品上授宣节校尉。见《新唐书·百官一·兵部》。宋代武散官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有太卜下大夫二人,为卜官之长,总掌卜筮之事。春秋时郑国设置卜大夫。《左传·昭公十八年》记郑国发生火灾“使公孙登徙大龟。”注:“登,开卜大夫。”“开”,一指刻龟,一指取阅卜占之书。
官署名。辽朝置,为北面官。东征高丽、 女直等国时临时设置, 总领东征军事。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采田俸禄。《礼记·曲礼下》: “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
见“钤辖”。官名。宋置,见“钤辖司”。
唐古特官。清设于后藏,属唐古特文官。员额不定,亦无一定职务。民国时期沿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