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义和团

义和团

①清末某些乡团的名称。咸丰同治年间,直隶、山东交界各州县,人民多习拳勇,创立乡团,名曰义和,以“自卫身家,防匪防盗,守望相助”为宗旨。凡由士绅控制,并造册报官批准者为“官团”;凡不报官批准者为“私团”或“黑团”,屡被取缔。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廷饬令各州县举办团练,各地便树旗名曰义合团或义和团。及至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高涨时,官办团练大都参加了义和团运动。②清末民间武术团体与秘密教门的混合组织。形成于光绪二十五年,由大刀会(金钟罩)、义和拳、神拳和梅花拳等民间秘密结社互相组合、发展而成,为义和团运动的基干力量。这些刀会、拳会与秘密教门虽各自更名义和团,但互不统属。是年春,山东清平县(今高唐)大刀会、直隶景州(今河北景县)大刀会改称义和团。九月,义和拳在平原森罗殿战斗中自称义和团。山东巡抚毓贤曾于是年夏将义和拳改称义和团。各种名目的民间秘密宗教与武术团体遂纷纷更名义和团,以争取“合法”地位。次年京津地区也普遍建立义和团,迅速形成义和团运动高潮。各地团民多以农民、手工业者和贩夫为主,间有部分游民、兵勇和富人加入。成员多为二十岁上下的青年,另有妇女组织红灯照。以团、坛(场或厂)为单位,以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中的一字自立团号。其中以乾字团、坎字团人多势众,分布地区广泛。各团以老师、团首、大师兄、二师兄等为首领,无统一信仰,但“神灵附体”、“刀枪不入”的信条基本一致。各坛互不统属,以传帖作联络,互相配合,并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反对外国侵略,打击教会势力。运动失败后,冀中义和团以“扫清灭洋”相号召,继续开展斗争。旋被清军镇压。参见“义和拳”、“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团员

猜你喜欢

  • 黑水城

    ①在今甘肃舟曲县西南,西濒黑水。唐贞元八年(792)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击败吐蕃于此。②见“亦集乃路”。

  • 大中通宝

    明开国前所铸铜币。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南京)置*宝源局铸此钱。以四百文为一贯,四十文为一两,四文为一钱。二十四年又于江西行省置货泉局与宝源局并铸。分一两、五钱、三钱、二钱、一

  • 英文汇报

    杂志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上海创刊。半月刊。卢和生主编。设论说、上谕、各国政治新闻、中国外交事情、工艺制造、律例等栏目,用中英文印刷。

  • 保章大夫

    司天散官名。金为从五品下。元为从四品。

  • 边让

    东汉末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西北)人,字文礼。有才名,好评议人物。大将军何进任为令史,为名士蔡邕、孔融等所敬重。累迁为九江太守。初平中辞官归里。恃才气不屈于曹操,有讥议之言,操闻而杀之,引起兖州士大夫怨

  • 羲和

    ①相传古代掌管天地四时的人物。《世本》记羲和为黄帝所命占日之官(见《史记·历书》司马贞索隐)。《尚书·尧典》则以羲和为尧之掌天文历法官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的合称。四人分掌东、西、南、北四方,观测

  • 刘介

    即“移剌瑗”。

  • 常德铁幢

    俗称铁树。在今湖南常德市。建于石台之上,全部为生铁铸成,呈圆柱形,下大上小,高4米多,底部直径约90厘米。全幢分十二层,仿木结构,第八、十一两层的上部俱有出檐,八面挑角,造型颇为别致。幢身铸有浮雕力士

  • 右校丞

    官名。汉代置,为右校令副贰,秩三百石。西汉阳朔三年(前22)省。东汉复置。隋、唐为将作监右校署次官,置三人。隋从九品,唐正九品下。参见“右校令”、“右校署”。

  • 耿介

    1618—1688明末清初河南登封人,字介石,号逸庵,初名冲壁。顺治进士。以翰林院检讨出为福建巡海道,又转江西湖东道。后绝意仕进,兴复嵩阳书院,聚徒讲学。其学以朱子为宗,倡践履笃实,潜心经传。著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