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揭
又称呼揭、呼偈、呼得。古族名。位于乌孙西北,与丁零、坚昆相邻。从事畜牧业,出好马,产貂。初见于汉文帝时。宣帝时,匈奴内讧,其首领一度称呼揭单于,旋被匈奴郅支单于击败。三国时,仍活动于故地。
又称呼揭、呼偈、呼得。古族名。位于乌孙西北,与丁零、坚昆相邻。从事畜牧业,出好马,产貂。初见于汉文帝时。宣帝时,匈奴内讧,其首领一度称呼揭单于,旋被匈奴郅支单于击败。三国时,仍活动于故地。
汉族对白族的史称。源于汉代的僰人和唐代的*白蛮。约自明后期起,又自称民家。清代记录中除白人、僰人、民家等称呼外,又有僰子、僰儿子、白子、白儿子、民家子、那马等称。主要聚居于云南大理,散居于云南省大部分
官名。东汉合并“黄门侍郎”与“给事黄门”而置。亦简称黄门、黄门郎、黄门侍郎。掌侍从左右、关通内外,与侍中平省尚书奏事。初无员数,汉献帝定为六人,秩六百石。一度改名侍中侍郎,旋复故。魏、晋、南北朝置为侍
一作司马稈。战国时齐国人。时齐宣王欲使周最立为周太子,他奉宣王命到西周资助周最,以帮助周最取得太子之位。事见《战国策·西周策》。
官署名。清代盛京刑部所属四司之一。康熙元年(1662)设。与肃纪左司掌十五城狱讼及旗、民交涉案件。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一人,均以满员充任。光绪三十一年(1905)裁。
官名。隋文帝置主爵侍郎,炀帝改为主爵郎。唐武德三年(620)改主爵郎中,龙朔二年(662)改司封大夫,光宅元年(684)改司封郎中。置一员,从五品上。为尚书省吏部第二司司封司长官。掌封爵、命妇、朝会及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百家为一族,族师掌一族行政戒令。
征(徵)书名。清钱林辑,王藻编。十卷。钱林从嘉庆年间入翰林院起,二十余年间,于当代名流事迹搜讨极勤,积有稿本十一册。卒后,为其门生王藻所得,遂于咸丰年间编定刊行。此编叙清季学者孙奇逢、万斯同、顾炎武、
①清代印信之一种。管理伊犁索伦领队大臣、管理额鲁特领队大臣、管理锡伯营领队大臣、管理察哈尔领队大臣、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乌里雅苏台札萨克班上办事、八旗佐领、盛京防御、移驻宗室正旗长、宗室觉罗族长等均用
报纸名。清宣统三年九月二十四日(1911.10.15)在汉口创刊,旋迁武昌。胡石庵主办,倪琴舫、颜觐棠、范韵鸾等编撰。日出三大张,最高销数逾三万。以声援武昌起义,鼓舞军心为主旨。假中华民国军政府和孙中
官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各省陆续设置。每省一人,管理全省农工商矿及各项交通事务。就所管地方设立劝业公所,分总务、农务、工艺、商务、矿务、邮传六科,各有科长、副科长、科员等官。督率各员每日入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