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同
官名。(1)仪同三司的省称。南北朝使用广泛,授予人数甚多。(2)北周为仪同大将军、仪同将军省称,位开府大将军下。
官名。(1)仪同三司的省称。南北朝使用广泛,授予人数甚多。(2)北周为仪同大将军、仪同将军省称,位开府大将军下。
书名。近人张难先编撰。一册。分专题叙事,计二十目,主要记述湖北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日知会、同盟会湖北分会、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文学社、共进会始末,兼及湖北革命运动和武昌起义战况等史事。每篇后附录党人传
又译搠思哥月即儿。元畏兀儿人。受封为国师。精通畏兀儿、蒙、藏文。武宗时,曾率领译人将藏文经(修多罗)、咒(陀罗尼)陆续译成蒙文。著《心脂》一书,改正蒙古畏兀字的正字法。所译佛经有《五护经》、《菩提行经
官署名。明初主管朝廷礼仪的机构。原为侍仪司,洪武九年(1376)改置。设使一人,正七品,副三人,正八品,并设承奉、鸣赞、序班、九关通事使等官。十三年改使、副为司正、司副,革承奉,增设司仪。二十二年增设
即“头曼单于”。
清宫殿名。清太祖建都辽阳时首建,迁都沈阳后复建。为八角重檐式宫殿,其形制为历来宫殿建筑中所少见。参见“大政殿”。
战国时楚国人,名鱼(鱼亦作䲣)。楚宣王时封于江(今河南正阳),故亦称江君奚恤。曾为楚令尹,历仕楚宣王、威王、怀王三朝,专国政,以威势著闻于中原诸侯。楚宣王十七年(前353),魏破赵都邯郸
?—803唐博陵(今河北安平)人,字至无。大历进士,又登博学宏辞科。补校书郎,累迁右谏议大夫。裴延龄荐于德宗。贞元十二年(796)以本官同平章事。十四年,加八陵修奉使,整修皇陵。俯首取容,无所建白。自
又名苏馥省。太平天国建立的行政区。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占苏州后,随即建立新省。以苏州为省会,辖区包括武进、阳湖、宜兴、荆溪、江阴、金匮、昆山、新阳、镇洋、吴江、东山、青浦、吴县、长洲、元和、
秦置。治今山西长治市北。属上党郡。北魏太和十三年(489)移治今山西壶关县东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移治今壶关县西。贞观十七年(643)移治今址。唐至清历属潞州、隆兴府、潞安府。
西汉鲁国薛人颜安乐传授的《公羊春秋》学,属今文经。据《汉书·儒林传》,景帝时,齐人胡毋子都(生)治《公羊春秋》,传嬴公,嬴公传眭孟。孟弟子百余人,惟颜安乐、严彭祖明于师法,各自专门教授,《公羊春秋》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