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伊吾

伊吾

古西域地名。始称伊吾卢,为内地通往西域的门户,即今新疆哈密一带。地肥饶,宜五谷、桑麻、葡萄。东汉永平十六年(73),大开屯田,置宜禾都尉于其地。元初六年(119),长史索班将千余人屯其地。永建六年(131)置伊吾司马,领屯田事。南北朝时,西凉残部唐契为伊吾王,属柔然。隋大业六年(610)设伊吾郡。

猜你喜欢

  • 户令

    唐时关于户口的法令。包括按年龄的定名(如黄、小、中、丁、老等)、按户口数目编制的政区(如邻、保、乡、里、县、州等)、户籍的编定、财产的继承以及婚姻法等。令文散见于《唐六典》、《唐律疏议》、《通典》等书

  • 别时细梨

    纳西族古代大型乐舞组曲。分序曲等十个乐章。使用竹笛、芦管、二胡、中胡、琵琶、胡拨、二簧(京胡)、瑟、响板等乐器演奏。间以歌唱、舞蹈。常用于喜庆宴席,部分也充作奠乐。曲调委婉抒情,为纳西人所挚爱。其起源

  • 流求土人

    隋称台湾为流求。大业三年(607)、五年炀帝先后派羽骑尉朱宽、武贲郎陈稜率兵至流求。当地土人首领名渴刺兜,居波罗檀洞。居民除采集、渔猎外,还从事农耕牧畜。农作物有稻、粱、黍、麻、豆等。有拔毛、文身之俗

  • 茨湖

    在今湖北老河口市东南。《续资治通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人以舟师攻茨湖,官军击却之”,即此。

  • 钟(鐘)鼎款识

    书名。宋王厚之撰。一卷。收录古代铜器五十九件。每器之前题有器名,并列有出土地点、收藏之处与文字考释。

  • 秦商

    前547—?春秋末鲁国(一说楚国)人,名商,字子丕,一作不慈,《左传·襄公十年》作秦丕兹。孔子学生。其父为鲁国孟孙氏之臣秦堇父,与孔子之父叔梁纥皆是有名的大力士。

  • 中日交收营口条款

    清光绪三十二年十月二十日(1906.12.5)由清山海关兵备道梁如浩与日本驻华使馆一等书记官阿部守太郎等订于营口。共六款,附件一件。规定:日本将其在日俄战争中所占中国营口地方交还中国;日商可继续经营自

  • 外务部大臣

    官名。清末外务部长官。宣统三年(1911),改外务部尚书设。从一品,特简。掌主交涉,昭布信德,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民国改称外交部总长。

  • 保衡

    即“阿衡”。

  • 后汉公卿表

    后(後)书名。清练恕撰。一卷。《后汉书》未立表志,宋时熊方、清时万斯同、钱大昭等先后为之补表。练氏编撰是书时,未见熊、钱、万诸家书,但条列明赡,与诸家百官表大要吻合。是书就一代官制,有关建罢省置之变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