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俄日记
即“使俄草”。
即“使俄草”。
清代台湾番族平埔人的贮谷室。据《台海使槎录》载:其形制或方或圆,或三五间毗连,以竹料及草建成,基高于常屋,积谷于中。
即“显庆”。
战国齐地锄柄之俗称。《管子·轻重己》:“鉊、鈶、叉、橿,……所以御春夏之事也,必具。”《释名·释用器》:“锄……齐人谓其柄曰橿。”
市区内的楼亭,也叫市亭、旗亭。为市场官署所在。《三辅黄图·长安九市》:“市楼皆重屋,又曰旗亭楼,在杜门大道南。”市楼图画像砖
丛书名。清梁廷枏著。凡《耶苏教难入中国说》、《合省国说》、《兰仑偶说》、《粤道贡国说》四种。初刻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后经修订,复刊于咸丰年间。是中国近代早期的外国史地研究著作之一。
即“孟津”。
南诏官名,掌机密。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农工商部奏准颁行。共十条。规定凡华商所办实业能开辟利源、制造货品,扩充国计民生者,根据资本额和雇佣工人多寡,给予不同爵赏。
清末进步团体。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五日(1898.4.25)创设于长沙。熊希龄、谭嗣同主持,以“力保自立之全权,勿恤世俗之嫌怨”为宗旨。厘定作息制度,提倡生活有律,主张人人多办实事而省去无谓之应酬,则可
元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字伯和,一作百和,号雪簑,别署雪簑钓隐。约生于仁宗时,至正间隐居,殁于明初。有《青楼集》一卷传世,所作散曲均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