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光禄丞

光禄丞

官名。西汉始置,为光禄勋副职,多以博士、议郎充任,秩千石。东汉沿置,秩比干石。魏、晋、南朝宋皆七品。南朝梁为光禄卿副职,三班。陈沿梁制,八品、六百石。北魏以少卿为副,丞则为佐官,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从六品。北齐置为主持常务的事务官,一人,从六品。隋置三人,唐置二人。唐高宗、武则天时,一度随寺改称司宰丞、司膳丞。北宋初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后始为职事官,置一人,正八品。南宋随寺省。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置一人,延祐七年(1320)后置二人。明初置二人,正六品。洪武八年(1375)一度随寺改称光禄司丞,定正五品。清初置一人,以汉人充任,康熙三十八年(1699)省。

猜你喜欢

  • 白州

    唐武德四年(621)置南州,六年改为白州。治博白县(今属广西)。辖境相当今博白县地,属岭南道。宋属广南西路。绍兴六年(1136)废入郁林州。

  • 天地之性

    亦称天命之性、义理之性、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相对。宋理学家表达人性论之用语。张载《正蒙·诚明》:“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认为“气质之性”是恶的根源,只有去除“气质之性”的蒙蔽

  • 子大叔

    ?—前506一称游吉。春秋时郑国人。属“七穆”之一游氏。郑定公八年(前522)为执政。时郑多“盗”,聚于萑苻之泽,他发徒兵攻“盗”,尽杀之。善于辞令,曾阐述礼与仪的区别。认为礼为天地经纬,上下纲纪,民

  • 殿庭仪礼司

    官署名。明初主管朝廷礼仪的机构。原为侍仪司,洪武九年(1376)改置。设使一人,正七品,副三人,正八品,并设承奉、鸣赞、序班、九关通事使等官。十三年改使、副为司正、司副,革承奉,增设司仪。二十二年增设

  • 彭祖贤

    1819—1885清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字芍亭。彭蕴章之子。附贡生。咸丰间举顺天乡试,补员外郎,升郎中。同治元年(1862)起,历任鸿胪寺少卿、通政司参政、太仆寺少卿。十二年任顺天府尹。光绪四年(1

  • 腹击

    战国时人。为官于赵。爵高而禄轻,宫室小而钱少,百姓以为“国有大事,击必不为用”。遂为巨室,以取信于百姓。事见《战国策·赵策一》。

  • 岐伯

    相传为黄帝之臣。擅长医术,曾与黄帝讨论经、脉之道。《汉书·艺文志》载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黄帝岐伯按摩》十卷等,皆为后人托名之作。

  • 五原厅

    原为蒙古乌喇特牧地。光绪二十九年(1903),析萨拉齐西境兴盛旺置厅,寄治包头镇。今为内蒙古五原县。

  • 料估所

    官署名。清代工部所属之机构。雍正七年(1729)置,设满洲掌印司员一人,满、汉司员各四人,皆由本部堂官委派所属司员带原品充任。下设经承六人。掌估各项工程应用物料之数。在京千两以下兴作,由堂官交办,千两

  • 佃主

    见“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