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二张
明代指张蓥、张悦。二人皆为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皆得加太子少保,皆得谥庄,故称。
明代指张蓥、张悦。二人皆为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皆得加太子少保,皆得谥庄,故称。
蒙古语,意为“掌灯烛者”。元大都上都留守司所属仪鸾局,下设烛刺赤提领所,掌殿庭灯烛张设等事。
南诏大理石刻艺术。在云南安宁县城东5公里法华寺后山上。寺已毁,石窟可分四区,有佛涅槃像、千佛、石刻文字等。石窟造像已严重损坏。
即“杨妙真”。
亦曰夷里桥。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因桥用竹索编成,故名。东晋永和三年(347)桓温在此击败成汉军,乘胜长驱入成都。成汉遂亡。
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抵拉萨,研习藏文,留意于西藏之宗教、习俗。六十年离藏。著有《西藏纪事》,对准噶尔部乘西藏动乱之机派兵入藏事有所叙述。
即“折冲都尉府”。
宋少数族名。黎州诸蛮之一。居于黎州(今四川汉源)西南。咸平初其王曩䓾遣使入贡,受封赐。
1586—1641即朱常洵。明神宗第三子。母郑贵妃恃宠,欲立其为太子,遂引起*争国本。万历二十九年(1601)封福王。四十二年就藩洛阳,得庄田二万顷,盐引千计。崇祯间,益沉湎酒色。十四年(1641)李
约188—264三国时南阳安众(今河南镇平东南)人,字德艳。建安中,随张飞入蜀。蜀建兴初,丞相诸葛亮任为主簿,迁参军右中郎将。亮卒后,两次奉命使吴,孙权甚重之。自屯骑校尉累迁至镇军大将军。蜀亡,徙洛阳
佛教高僧赐号或最高职称。受皇帝供奉。始设于西夏。仁宗仁孝时帝师名波罗显胜,师号贤觉,并有讲经律论、功德司正、偏袒都大提点职务,受俱足封号。曾与仁宗同署名详勘佛经。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亦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