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广县
①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置。在今四川筠连县及云南盐津县一带。属犍为郡。三国蜀汉、西晋属朱提郡。西晋末至南朝齐为南广郡治。南朝末废。②南朝梁置。治今四川南溪县西。为六同郡治。隋仁寿二年(602)改为南溪县。
①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置。在今四川筠连县及云南盐津县一带。属犍为郡。三国蜀汉、西晋属朱提郡。西晋末至南朝齐为南广郡治。南朝末废。②南朝梁置。治今四川南溪县西。为六同郡治。隋仁寿二年(602)改为南溪县。
1823—1894清末湖北武昌(今武汉)人,字濂卿,一作廉卿。道光举人。官内阁中书,历主江宁、湖北等地书院。曾师事曾国藩,与黎庶昌、吴汝纶、薛福成称“曾门四弟子”。通经史,善训诂,精研书法,以散文著称
準)(961—1023北宋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字平仲。太平兴国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徙成安县,通判郓州。召试,授右正言、直史馆,稍迁枢密直学士、判吏部东铨。颇敢直谏,太宗比为魏征。淳化初
州名。唐永淳元年(682)置,治善劳,后治抚安(均在今广西玉林西北)。天宝元年(742)改为宁仁郡,辖境约当今广西玉林以北地区。乾元元年(758)复旧称。
书名。清袁保龄撰。十九卷。袁保龄系袁世凯之从叔父,以道员居李鸿章幕,襄办洋务。此书过半皆为海防事务之文字,间有与中法、中日战争等有关之记载,可备参考。有项城袁氏家集本,宣统三年(1911)刊印。
?—319十六国时人。匈奴族屠各部。靳准从弟。刘粲即位,准专权,矫命以为车骑将军。汉昌元年(318),准叛乱自立,以其为尚书令。部众内讧杀准,推其为盟主。败于石勒,遂降刘曜,被杀。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以故深城为名。治安平县。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四年(621)分定州、瀛州复置,仍治安平县,同年移治饶阳县。贞观十七年(643)又废。先天二年(713)分瀛州、冀州、定州
又称丁随田亩。清代一些地区按田派征丁徭的赋役法。即将传统的按人计丁派役法改变为按田计丁派役法,根据纳粮户的田产数量计算和派征丁徭。其做法为将州县全部的丁额分派于全部田地之内,若干数量的地亩折算为一“丁
官名。北周置,天官府纳言中大夫属官,掌理六经及诸文志,给事于皇帝左右,正三命。其下设给事中士。隋开皇元年(581)罢。
1031—1106北宋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彝叟,一作夷叟。范仲淹第三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签书河南府判官,知陵台令兼永安县。历知遂州、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元祐初,入为吏部郎中,累迁给事中
北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字天隐。天圣进士,调镇江军节度推官。景祐二年(1035),以郑向荐,上所撰《乐论》并律管,与胡瑗等校定钟律。康定元年(1040)为太子中允,上《钟律制议》等。庆历三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