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神爵二年(前60)以处降羌置。治今青海民和县西北。属金城郡。晋废。《后汉书·西羌传》:永初三年(109),“当煎、勒姐种攻没破羌县”,即此。
官名。十六国前秦置,西秦、南朝梁及北魏亦置。北魏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未载,二十三年复次职令定为四品。梁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七班,拟镇兵将军等号。大通二年(529)
官名。即给事中。唐龙朔二年(662)改给事中为东台舍人,咸亨元年(670)复名给事中。
314或315—338十六国成(汉)国君。公元334—338年在位。巴賨(或说氐)族。字世运。李雄第四子。初为安东将军。玉衡二十四年(334)雄死,太子班继位。与兄越以班非雄子,遂杀班及其兄都,被拥为
一作榜式或榜识。满语音译。意为“儒”、“学者”。清代对深通文义者的赐号。原系于本名之后,如达海巴克什;后系在本名之前,如巴克什额尔德尼。按规定,凡通文墨命值文馆者,皆号榜式,近于官名。后更定,巴克什改
本唐永定县,北宋熙宁四年(1071)废入宁浦县,元祐三年(1088)复置,后改名永淳县。治今广西横县西北。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移治今县西北峦城。历属横州、南宁府。1952年废,并入宾阳、横县、邕
即“杨沃衍”。
东晋广陵(治今江苏扬州)人,字茂琰,小字阿酃。初为扬州刺史何充主簿,拜黄门侍郎。会稽王司马昱辅政,引为抚军司马。征西大将军桓温北伐,军次武昌。昱患其威重,乃为昱草书致温,喻以祸福,温得书惧,还镇。累迁
书名。元葛乾孙撰。成书于至正八年(1348)。收载十首治虚劳吐血的方剂,按甲乙丙丁等十字列序,故名十药。甲字十灰散和乙字花芯石散是止吐血的名方,其他为止血后补神及治疗咳嗽等方,均有效验,故称神书。方后
官署名。清代湖南之铸钱局。顺治四年(1647)设局,雍正七年(1729)改今名。掌理本省鼓铸事宜。设监铸官一人,以长沙府同知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