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书门下二品
宰相职衔。唐前期以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宰相职衔。大历二年(767)中书令、侍中升正二品,同三品名不复用。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冯赟为相,因平章事字犯其父名,敕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后周显德中,枢密使吴延祚亦加此衔。
宰相职衔。唐前期以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宰相职衔。大历二年(767)中书令、侍中升正二品,同三品名不复用。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冯赟为相,因平章事字犯其父名,敕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后周显德中,枢密使吴延祚亦加此衔。
古地名。见于《魏略·西戎传》。其地望主要有西顿(Sidon)、西塔刻(Sit-take)二说。前说似误。
画名。唐孙位作。卷轴绢本。纵45.2厘米,横168.7厘米。图中绘魏晋时“竹林七贤”,今存部分有山涛、王戎、刘伶、阮籍四人。依次自右向左横向并列,以树木相间。人物各具性格,神态逼真。卷首有宋徽宗(赵佶
《诗》今文学派之一,汉代燕人韩婴所传。文帝时,婴为博士,韩诗遂列于学官,燕赵之地言《诗》者皆宗之。后以传韩诗著称者有贲生、赵子、蔡谊、食子公、王吉、栗丰、长孙顺、张就、发福等。韩诗多采《春秋》,取杂说
清代春季进行的漕粮兑收。清代漕粮大都在冬季由地方州县转兑于卫所漕运军丁,装载上船,起运京通各仓,只有山东临清闸内各船帮于春季兑收漕粮,称春兑。每年春季二月开兑。嘉庆十五年(1810)后,临清闸内外漕船
见“蒲犁”。
1833—1905德国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随普鲁士艾林波使节团首次访华到上海、广州等地。历任波恩、莱比锡、柏林等大学教授,柏林大学校长,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曾旅行考察亚、非和北美诸地。1868
官名。清代八旗中管辖旧营房官兵大臣。额设十六人,满洲、蒙古每旗各一人。于都统、副都统内特简。任职一年,岁终更代。凡兵丁内有不安分者严加管束,如能悔过,准其居住;若不悛改,则遣往拉林种地,岁终将应去应留
书名。近人梁启超撰。四章。将中国专制政治制度的演变、发展,分为封建未定期(黄帝至周初)、全盛期(周至汉初)、变相期(汉景帝至清初)、全灭期(康熙平三藩以后)四个时期及十三个小阶段来论述,并探讨其发展变
即“干人”。
官名。掌川泽禁令。《周礼·地官》:“掌巡川泽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舍其守。犯禁者,执而诛罚之。祭祀宾客共川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