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帝
战国时秦国人尊奉的四位上帝。即青帝、黄帝、炎帝、白帝。《史记·封禅书》:当时秦国建有西畤,在雍,秦襄公时建;鄜畤,在鄜,秦文公时建;密畤,在渭南,秦宣公时建;上畤、下畤,皆在吴阳,秦灵公时建;畦畤,在栎阳,秦献公时建。其中密畤祀青帝,上畤祀黄帝,下畤祀炎帝,西畤、鄜畤、畦畤皆祀白帝。
战国时秦国人尊奉的四位上帝。即青帝、黄帝、炎帝、白帝。《史记·封禅书》:当时秦国建有西畤,在雍,秦襄公时建;鄜畤,在鄜,秦文公时建;密畤,在渭南,秦宣公时建;上畤、下畤,皆在吴阳,秦灵公时建;畦畤,在栎阳,秦献公时建。其中密畤祀青帝,上畤祀黄帝,下畤祀炎帝,西畤、鄜畤、畦畤皆祀白帝。
唐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伯高。初为常熟尉,官至金吾卫长史,故称张长史。以草书著名,嗜酒,醉后下笔愈奇。世称张颠。其草书被列为神品。颜真卿从受笔法而著《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世传真迹有《古诗四帖》
明军民府名。元为路。洪武十五年(1382)置府,设流官知府,以僰人土首领高氏为土同知。二十七年升军民府,改用土知府。治所在今云南姚安,隶云南布政司,领一州一县。
王莽摄政年号。初始元年(8)十一月,莽奏请太后:其“奏言太皇太后、孝平皇后,皆称‘假皇帝’,其号令天下,天下奏言事,毋言‘摄’,以居摄三年为初始元年”(《汉书·王莽传》)。凡一年。
官名。西周置。周王近侍大臣。一说为太仆之官。《尚书·周书·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孔安国传:“缀衣,掌衣服。”孔颖达疏:“衣服必连缀著之,此历言官人,知缀衣是掌衣服者,此言亲近
春秋、战国时对执政大臣的别称。《商君书·赏刑》:“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见“户曹参军事”。
官署名。元代军府,秩正五品,管军五百以上。置达鲁花赤、千户各一员,俱正五品;副千户一员。从五品。
又称《邮传部借款合同》。清宣统三年二月二十四日(1911.3.24),由清政府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与日方代表小田切万寿之助订于北京。凡十五款,附《还本付息清表》一件。清邮传部为还赎买京汉铁路官款,向日本横
720—781唐营州(今辽宁朝阳)人。少习武艺。天宝末,为平卢裨将。安禄山反,拒绝参加,与王玄志杀其所署平卢节度使。乾元初,王玄志卒,为副将李正己拥立,朝廷因授平卢节度使。屡为叛军所迫,又为奚族所攻,
即碗口铳。管形火器。为一种形体显得粗短的中型火铳,因铳口部分形似大碗而得名。明洪武年间用铜铸造。铳身由大碗形口部、前膛、药室和尾銎四部分构成。发射大石弹。主要用于水上作战。现出土的此类火铳有几口,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