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仓
隋开皇三年(583)置常平仓于陕州(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西),设监管理之。唐改为太原仓。位处河阴仓与广通仓之间,为关东漕粮输转长安之中继站。
隋开皇三年(583)置常平仓于陕州(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西),设监管理之。唐改为太原仓。位处河阴仓与广通仓之间,为关东漕粮输转长安之中继站。
官名。即著作郎。《晋书·职官志》:“著作郎一人,谓之大著作郎,专掌史任。”
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指人的形体与精神。《庄子·知北游》:“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认为精神产生形体,神先形后。《荀子·天论》:“形具而神生。”主形先神后说。韩非则提出神不离形。《
书名。清鲍源深撰。八卷。鲍氏以进士入翰林,官山西巡抚时,主张严禁鸦片,是书多有山西吏治民生和禁鸦片事迹等内容。有光绪十四年(1888)刊本。
①(?—前617)亦称鬬宜申、宜申。春秋时楚国人。官司马。晋、楚城濮之战时帅楚左军,大部被歼,拟自杀,适楚成王赦令至,未死。后为商公。楚穆王九年(前617)率众入郢,欲为乱,穆王问,惧而伪称请罪,乃任
官署名。原为三司马步军专勾司,属三司。掌诸军兵马逃亡、收并等簿籍;诸司库务出纳之数;向粮料院批送文历,以审校和防止发放俸禄时伪冒、欺诈等弊。宋时设勾当官一员,以三班使臣充任,后改任京朝官。元丰改制,专
书名。清汪远孙撰。二卷。《汉书》创为《地理志》,上缀《禹贡》、《周官》、《春秋》,下及战国秦汉,止于平帝元始二年(2)。后世言地理者悉祖之。但传写错失,方俗语言音讹,问题颇多。汪氏校正其字句,且引征资
书名。清曹大观撰。抄本,收入《蛮氛汇编》。记咸丰七年(1857)石达开率部离京由赣入闽攻克汀州经过,涉及石达开部官制、军制、军服、旗帜样式以及在闽所实施政策等。
三国时南阳宛县(治今河南南阳)人,字叔发。黄龙元年(229),吴立孙登为皇太子,以之为宾客。登使侍中胡综作《宾友目》,称之“凝辩宏达,言能释结,而羊衜则谓之辩而浮”。曾于上大将军陆逊前称颂同郡刘廙所著
①官署名。三国魏黄初初年置。掌收纳群臣章奏,草拟皇帝诏令,兼领修史,权任颇重。以中书监、令为长官,下设通事郎、著作郎等。西晋沿置,初兼领秘书、著作,惠帝以后秘书独立为监,著作亦归秘书,遂专掌纳奏、拟诏
明王守仁认识论命题。《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谓:“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批评学者将“知”、“行”“分作两截用功”,反对朱熹“知先行后”说,认为“真知即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