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施于境外武职二十四班中的第十八班,拟于武臣将军等四号将军。大通三年(529)定制后,仍拟武臣将军等号。
一种较原始的水稻耕作方式。自先秦到唐宋以前江南地区通行。《史记·货殖列传》:“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裴骃集解引应劭曰:“烧草,下水种稻。草与稻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芟去,复下水灌之,草死
宋制,官员于奏状或奏札后,另纸申述或请求的补充文字,称“小帖子”,作用与贴黄同。亦有在贴黄后再加小帖子的。
明江西铅山人,字文达。洪武时以名儒称,洪武十三年(1380)荐任春官。历官国子司业、祭酒。因事罢官。有《鹅湖集》。
书名。清帅念祖撰。念祖,字宗德,江西奉新人。书成于乾隆七年(1742),先列区田图,以下分条叙述种植、施肥、浇灌、蓄水诸法,较为周详,多属作者亲试区种经验之谈。《区种十种》收有此书。
①亦称宗人。管理宗事、主持礼乐的家臣。《国语·鲁语下》:“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飨其宗老,而为赋《绿衣》之三章。”韦昭注:“家臣称老。宗,宗人,主礼乐者也。”②同族中有地位的老人。《南史·萧琛传》:“
官名。南朝宋置。唐代属司农寺,每屯置屯主一员,属官有屯副、主簿、录事、府、史等。掌劝率营农、督敛地课。
书名。邹鲁编著。二册。分组党、宣传、革命、余编四篇。194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再版,增订为四册,改余编为列传,一百五十余万言。记清末革命党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和中华革命党系统有关组织、宣传和武装起义等
官名。秦置,西汉隶光禄勋,主中郎,秩比二千石。东汉时,部分侍郎、郎中亦归其统率。职掌宿卫殿门,出充车骑。东汉初年或参与战事。又协助光禄勋典领郎官选举,有大臣丧事,则奉命持节策赠印绶或东园秘器。东汉末,
唐龙朔二年(662)至咸亨元年(670)改尚书省左右司郎中为左右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