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谞
东汉人。灵帝时为中常侍、永乐太仆。中平元年(184)张角等秘密准备起义,以其为宫中内应。因叛徒唐周告密,被杀。
东汉人。灵帝时为中常侍、永乐太仆。中平元年(184)张角等秘密准备起义,以其为宫中内应。因叛徒唐周告密,被杀。
古族名。东胡之一支。汉初各部均受匈奴统治。汉武帝遣师破匈奴东部地区,部分鲜卑南下至西拉木伦河流域乌桓故地。东汉永元元年(89),北匈奴西迁,鲜卑各部渐入据匈奴故地,吸收北匈奴余众十余万落。桓帝时,首领
古代饮酒风俗。即在水边饮酒,浮杯于水上。唐储光羲《京口送别王四谊》:“明年菊花熟,洛东泛觞游。”
在今山西吉县东南。《元史·木华黎传》:蒙古兵拔晋阳义和寨,进克三清岩,入霍邑山堡,薄青龙堡,即此。
即“杨衒之”。
①(226—249)三国魏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西南)人,字辅嗣。出身于经学世家。少有高名,通辩能言。曾任尚书郎。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开玄学清谈风气,史称“正始之音”。曾阐释《老子》、《周易》、《论语》,
南宋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字黄中。绍兴进士。调崇仁尉,教授南安军。孝宗即位,迁屯田员外郎、恭王府直讲。上言指斥大臣、权贵,因而得罪,出知江州。后以吏部员外郎召还,历庆王府直讲、右司员外郎、太常少卿。
?—前297战国时鲁国国君。公元前316—前297年在位。名叔(一作旅)。鲁景公之子。时秦、齐、楚、燕、韩、赵、魏七国皆已称王。
1624—1691清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字苕文,号钝翁。顺治进士。由主事累官刑部郎中,以疾假归。结庐尧峰山,闭户著述者九年,学者称尧峰先生。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预修《明
1824—1901清江西南丰人,字慈民,晚号钝叟。咸丰举人。幼从父读书京师,曾就学于曾国藩。以官内阁中书,充国史馆、方略馆校对。归里后主持徐州云龙书院,旋改主海州敦善书院、清江崇实书院,先后凡三十余年
官名。三国吴评定士族内部品第的官员。《三国志·潘浚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襄阳习温为荆州大公平。大公平,今之州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