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贤王
匈奴官名。即左屠耆王。屠耆为匈奴语“贤”,汉人因称左屠耆王为左贤王。为单于手下的最高官职。匈奴尚左,故常以太子担任此职。一般统率万余骑,居单于东方。下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都尉、当户、沮渠等官属,以管理辖地军政事务。十六国时后赵、前秦、后秦等国沿置,仇池杨氏亦自称此号。
匈奴官名。即左屠耆王。屠耆为匈奴语“贤”,汉人因称左屠耆王为左贤王。为单于手下的最高官职。匈奴尚左,故常以太子担任此职。一般统率万余骑,居单于东方。下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都尉、当户、沮渠等官属,以管理辖地军政事务。十六国时后赵、前秦、后秦等国沿置,仇池杨氏亦自称此号。
在今河北新乐市城关西南。为唐后期镇定二镇分界处。《资治通鉴》:唐元和五年(810),河东将王荣讨成德叛帅王承宗,拔其洄湟镇,即此。
书名。明官修。八卷。记光宗在位期间史事。天启初年,以叶向高等为总裁官,与《神宗实录》同修,三年(1623)成书。后魏忠贤当国,以其党霍维华主持改修,对原稿大加涂抹。改本未及上而熹宗死,至崇祯元年(16
古代治理黄河的一种理论。主张以堤防工程约束黄河水流使其加速流动以带走泥沙。明万恭《治水筌蹄》提出:“河急性,借其性而役其力,则可浅可深。”“如欲深北,则南其堤,而北自深。如欲深南,则北其堤,而南自深。
即“阳虎”。
战国时楚国所制青铜乐器。1978年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钮作龙与夔龙成双对峙状。正面钲间有铭文三行三十一字,文曰:“隹(唯)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酓章乍(作)曾侯乙宗彝,
1242—1295元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字仲礼,号东庵。幼家贫,钻研理学,被荐为中山教授,改任禹城主簿,召为国子博士,升太常丞。元贞元年(1295)拜监察御史,时京师地震,上疏指责朝政,辞职归乡,悉
见“曹官”。
指清代蒙古杜尔伯特部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蒙克三台吉。乾隆十年(1745)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死,贵族争权,内战不已,杜尔伯特部亦被卷入。三车凌为摆脱战争灾难,召集会议,决定投清。十八年冬率所属三千
官名。秦置,属治栗内史,为都内令副贰。汉代沿置,景帝后元元年(前143)更属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属大司农。东汉省。
官署名。清宣统三年(1911)四月与责任内阁同时设立。权限与内阁相与维系,以为制约,用备顾问。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顾问大臣三十二人,掌参预机密事务,并审议“洪疑大政”;参议十人,掌纂拟章制。下置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