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川郡
①见“广川国”。②十六国后燕慕容垂分清河郡置,治广川县(今河北景县西南广川镇)。属冀州。辖境相当今河北枣强、故城等县及景县西南部地。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废。
①见“广川国”。②十六国后燕慕容垂分清河郡置,治广川县(今河北景县西南广川镇)。属冀州。辖境相当今河北枣强、故城等县及景县西南部地。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废。
见“纪录”。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伶、谨。源出古代百越族群西方支系。魏、晋、南北朝时被包括于僚、伶统称之内。唐宋至元明间,以穆老、木佬、木娄、姆佬等见于史籍。人口160648人(1990年)。主要聚居在今广西壮族
965—1006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拱正。善词赋。淳化进士。累迁秘书丞、知浚仪县。真宗初年,与梁颢等同知贡举,旋出为京西转运副使。曾上疏建议与契丹通市修好,专力对西夏,并自请往使契丹。后入为
书名。清丁取忠著。一卷。同治十年(1871)撰。讨论用高次方程解整存零取的复利息问题。
亦称禹王城。战国前期魏国都城遗址。位于今山西夏县西北约7公里,地处青龙河畔。《史记·魏世家》记魏武侯二年(前394)“城安邑、王垣。”魏惠王时“安邑近秦,于是徙治大梁。”故城共分为大、中、小城三部分。
(1112—1170) 金咸阳(今属陕西)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天眷初,应武举,易名德威,字世雄。正隆四年(1159),学道,改名喆(亦作嚞),字知明,号重阳子,又自称害风。世称重阳真人。大定元年(1
①西晋置,后废。东魏武定元年(543)分东莱郡置。治黄县(今龙口市东南黄城集)。辖境相当今山东龙口市、栖霞市、海阳市以东地区。属光州。北齐天保七年(556)并入长广郡。②唐天宝元年(742)改登州置。
唐方镇名。乾元二年(759)置。治邠州(治今陕西彬县)。辖境屡有变动,较长期领有邠、宁、庆三州,相当今甘肃东部的环江、马连河流域以东及陕西彬县、永寿、旬邑、长武等县地。大历时曾一度罢并朔方。光启元年(
土司名。明置。羌族中品级最高的土司。治今四川茂县沙坝。苏姓,传为蟒答儿之后,历日寨首。宣德十年(1435)都督方政击平历日诸寨,遂置司,隶松潘卫。正统元年(1436)总兵蒋贵以其地辽阔,始改隶叠溪千户
书名。清徐润撰。一册。年谱记叙徐氏一生,特别是参与洋务的活动,可资参考。1927年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