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广州通海夷道

广州通海夷道

唐代中国广州由海路通西亚与东非的航道。附见《新唐书·地理志》,系根据贾耽所记从边州入四夷道路转载。其主要路线有二:(1)广州至缚达(巴格达):由广州出海西南行,经今越南南部,约二十日至称为“”的海峡(今马六甲海峡),过诃陵国(今爪哇岛),沿苏门答腊岛海域西北行出峡至婆露国伽蓝洲(今尼科巴群岛),西行至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再西至印度南端之没来国(今印度奎隆),由此沿印度半岛西岸西北行,经波斯湾至提罗卢和国(今伊朗之阿巴丹),西行一日至乌剌国(今波斯湾头之乌布拉[Ubullah],溯弗利剌河(今幼发拉底河)二日至末罗国(今伊拉克巴士拉以南的祖贝尔),又西北陆行千里至缚达城。(2)乌剌至三兰(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自乌剌国沿波斯湾南下,经阿曼湾、阿拉伯海西岸西南行,经三十余小国(并属大食)至非洲东部的三兰国。

猜你喜欢

  • 淡墨录

    书名。清李调元撰。十六卷。记述清初以来录取进士甲乙丙榜诸名臣言行、科场条例及轶事奇闻。其名为“淡墨”,乃取唐人以淡墨书榜人故事。书成于乾隆六十年(1795)。

  • 埔里社厅

    清光绪十年(1884)析水连沙厅置,以驻地在埔里社得名。又称埔里厅。治今台湾南投县东北埔里镇。二十一年日本侵占台湾后废。

  • 军正中大夫

    官名。军正,即军中之执法官。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建六官,有军正中大夫,正五命;军正下大夫,正四命,为夏官司马府之属官。北周沿置。

  • 良人

    ①皇帝妃嫔称号。汉承秦置。《汉书·外戚传》:“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东汉废。三国魏置,视千石。晋废。南朝宋泰始元年(465)置,后以为散役三职之一。齐省。梁、陈亦置。②指平民。《后汉书·梁冀传》:

  • 总理銮仪卫事内大臣

    见“銮仪卫掌卫事大臣”。

  • 浣纱溪

    即“浣江”。

  • 大学院

    又名通儒院,即大学堂研究院。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颁布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分大学院、大学专门科、大学预备科。次年将大学院改称通儒院。凡某分科大学之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欲入通儒院

  • 洛交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因在洛水之交,故名(《元和郡县志》)。治今陕西富县。属鄜州。大业三年(607)为上郡治。唐复为鄜州治。蒙古至元四年(1267)废。

  • 仁勇副尉

    官名。唐贞观十一年(637)始置,为正九品下武散官。宋初因之,元丰五年(1082)改官制,除少数民族官员外仍依旧除授外,余皆罢。

  • 龟兹铜钱

    唐代龟兹、焉耆等国自铸的货币。贞观初,玄奘西行求法,记载龟兹、焉耆用金钱、银钱、小铜钱。今新疆库车、和田一带有出土,圆边方孔,形制小,受中原货币的影响,颇类晋、南朝宋时代小五铢,约流行于七至十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