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衙门
上海会审公廨的俗称。
上海会审公廨的俗称。
报刊名。(1)英文《楚报》(TheCentral China Post),清光绪三十年(1904)在汉口创刊。两日刊,宣统二年十月二十一日(1910.11.22)改日刊。英美在华中地区的主要言论机关。
①明代官府采买制度,原由官府按铺商行业编为排甲,轮流办理。后因铺商不堪赔累,改为征银在官。每遇衙门办料,由官府直接召商采买。②明代征取上供物料制度。凡所征非其地所产,则发给价钞或折以税粮,令民收买上纳
土司名。清初改高罗安抚司置。治今湖北宣恩南。居民主要为土家族。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废入宣恩县。
唐京兆(治今陕西西安)人。贞元进士,又登制科。德宗时历任右拾遗、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顺宗即位,擢为宰相监修国史。与王叔文、王伾等改革朝政。曾奏称史官若皆居家修撰国史,史稿不存留史馆,则恐褒贬失当,受
书名。南宋郑樵撰。二百卷。纪传体通史。凡本纪十八卷,年谱四卷,略五十二卷,世家三卷,列传一百一十五卷,载记八卷。仿司马迁之作,于《史记》五体外,本《晋书》为载记,又改表为谱,改书为略。记事上起三皇,下
官署名。管理佛教事务之机构。唐代僧尼初隶礼部祠部司,文宗开成中设左、右僧录司,掌众僧事。宋承唐制,置左、右街僧录司,掌寺院僧尼帐籍和僧官补授事务。神宗元丰改制,拨隶鸿胪寺。南宋随鸿胪寺并入礼部。辽代于
晋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人,字承公。西晋末与弟绰、盛过江。善属文。征北将军褚裒闻其名,命为参军,辞不就,家于会稽(治今浙江绍兴)。性好山水,求为鄞县令,转吴宁。居职不事细务,唯以游览为意。卒于余姚
书名。西夏罗世昌撰。二十卷。世昌,西夏大臣,罢职后,知国将亡,遂撰是书。今不传。
捻军的军事编制。清咸丰五年(1855)捻军在雉河集会议上建立。改编捻军为五色总旗,每旗各设总旗头。张乐行领黄旗,龚得树领白旗,苏天福领黑旗,韩奇峰领蓝旗,侯士伟领红旗。除五色旗外,还有各种镶边旗和八卦
官署名。亦称功论。南朝宋元嘉三十年(453)始置。为都官尚书所辖四曹之一,掌考察文武官员,置郎(郎中)一人为长官,资深者称侍郎。南齐、梁、陈沿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