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职官
明、清官阶均分九品,每品又各分正、从,从九品为最低级,与其他未入流并称杂职官。
明、清官阶均分九品,每品又各分正、从,从九品为最低级,与其他未入流并称杂职官。
官名。唐代置为太子内官,员三人,从八品。掌东宫膳羞、酒醴、灯烛、柴炭及宫人食料器皿,隶司馔。
今本《辽史》作糺户。北方乣人全家驻在边地,依本族习俗从事生产,防守边疆,称乣户或边防乣(糺)户。
古代封给官员高于本秩的官衔,称加衔。无职掌,无员限,无专授,实为虚衔。凡宣力中外,劳绩懋著之大臣,则可奉特旨加衔,作为兼官、加官或赠官,以示尊崇。清制,以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
部名。最早见于四世纪拜占庭文献。七世纪游牧于亚速海沿岸和伏尔加河下游,遭可萨人袭击。一部西迁多瑙河右岸,与当地斯拉夫人结合,即今保加利亚人的先民。另一部溯伏尔加河北上并达卡马河流域,转向定居,从事农业
郡吏别称。古代以诸侯之言为教,后亦转指郡守命令。郡吏传布郡守教令,故称传教。
?—1658明末清初陕西延安人。张献忠义子。大顺元年(1644)大西国建立,受封为抚南将军,与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并称四将军。献忠死后,与可望等率大西军余部数万人,进军云贵,联明抗清。永历六年(顺治
又作黄台吉、珲台吉等。为汉语皇太子的蒙古语音译。元代只用于皇太子。明代渐成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通称。
篇名。唐吕才著。系其刊正的《阴阳书》之残篇。为驳斥《宅经》的阴阳术数迷信而作,故名。认为《宅经》将天下万物分属于宫、商、角、徵、羽“五姓”,并据以推断行事吉凶的说法,不符合古代姓氏起源的实际。指出古代
约725—约790唐河间(今属河北)人,字文房。因长住洛阳,自称洛阳人。少读书嵩山。天宝进士。至德二载(757)授苏州长洲尉。次年,因刚直犯上,贬潘州南巴尉。约于大历五年(770)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
宋官署名。属大理寺。元丰二年(1079)置。掌审理京师百官或皇帝特旨交审案件及追究官物。由推丞审理。元祐三年(1088)一度废罢,绍圣二年(1096)恢复。分四案:左右寺案掌断讫公事案后收理追赃等,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