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
即“唐德宗”。
即“唐德宗”。
约204—273三国吴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人,原名昭,避晋讳改,字弘嗣。孙权时历仕西安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孙亮时为太史令,撰《吴书》。孙休时,为中书郎、博士祭酒,依刘向故事,校定众书。
?—731唐时高丽人。少事临淄王李隆基(玄宗)。授将军,掌东宫马驼鹰狗等坊,升大将军。先天二年(713),预除太平公主,授辅国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内外闲厩兼知监牧使,封霍国公。奉公正直,不避权贵
官名。(1)仪同三司的省称。南北朝使用广泛,授予人数甚多。(2)北周为仪同大将军、仪同将军省称,位开府大将军下。
在今四川茂县西南。唐仪凤二年(677)筑,以控吐蕃与南诏通路。永隆元年(680)为吐蕃所陷。开元二十八年(740)节度使章仇兼琼克而守之。至德初改曰平戎城。为唐西川边地要塞。
书名。撰者不详。《汉书·艺文志》著录十七篇,列于农家,并云“六国时,在齐、楚间”。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年老居野,相民耕种,故号野老。”《隋书·经籍志》已不载。久佚。清马国翰据《吕氏春秋》之《上农》、《
科场称谓。指科举录取进士之名目,用以称殿试第三名。唐代新及第进士于赐宴之日,先选同榜中少年英俊者二三人为探花使,同诸及第进士遍游名园。此制后废。南宋始定制,用以称文、武科殿试第三名。明清沿之,赐进士及
803—?唐河南河阳(今孟州东南)人,一说怀州修武(今属河南)东北南阳人,字清夫,一说字北渚、爽。韩愈侄孙。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谏佛骨事贬潮州,至蓝关,他往见,愈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长
官署名。隋太子门下坊置,设大夫二员为长官,掌东宫门籍,大业三年(607)改宫门大夫为宫门监。唐沿置,龙朔二年(662)改宫门监为郎,仍置二员,隶左春坊,又置丞二员。掌东宫宫门钥;另有门仆百员。北宋初存
本德胜渡,为黄河重要渡口之一。五代梁贞明五年(919),晋将李存审于此筑南、北二城。二城隔河相对:北城在今河南濮阳市,南城在今濮阳市南。称为夹寨。梁、晋相争于此,大、小凡百余战。晋天福三年(938)虑
书名。南宋王柏撰。九卷。疑《今文尚书》有口传意读之讹,错简脱简甚多;又疑《古文尚书》有汉儒作伪,故考证前人之说,断以己意,力图移易补缀,以复全经。如谓《论语》“咨尔舜”二十二字及《孟子》“劳之来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