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翰
清山东滨州人,字继园。道光进士。初在翰林院供职,连擢至工部左侍郎,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咸丰十年(1860)署礼部右侍郎,附和权臣肃顺等人,为咸丰帝临终前同受顾命的八大臣之一。同治帝继位后抗言垂帘听政甚力,祺祥政变后革职。
清山东滨州人,字继园。道光进士。初在翰林院供职,连擢至工部左侍郎,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咸丰十年(1860)署礼部右侍郎,附和权臣肃顺等人,为咸丰帝临终前同受顾命的八大臣之一。同治帝继位后抗言垂帘听政甚力,祺祥政变后革职。
约133—151东汉汝南(治今河南平舆北)人。桓帝时为郎中,年十九,因不满外戚梁冀专权跋扈,上书奏请抑损其权。为冀迫害,数变易姓名,终被追捕笞杀。
书名。北周萧圆肃撰。四卷。编年体。记述南朝梁侯景之乱。已佚。
官名。金代置,为内侍散官阶,秩从四品中。元改称中引大夫。
书名。元张伯淳撰。十卷。凡文六卷,诗三卷,词一卷。至正六年(1346)刊于家塾。明宣德年间,其曾孙铨及玄孙淑又修补刊行,刊本罕见。诸家书目所著录者,均为抄本,或题《养蒙先生文集》。
见“乞伏氏”。
又称烽墩、边堠、墩台。古代军事设施。设于边境,置兵戍守。用以瞭望敌情,传递消息。遇敌昼则举烟,夜则举火。或以敌之多寡举火放炮。
?—1000北宋洛阳(今属河南)人。善骑射。后周时屡立战功。宋开宝中为龙卫指挥使,领登州刺史。太宗朝,历知代州、高阳关副都部署等。真宗时,累迁高阳关都部署。咸平三年(1000),契丹攻河间(今属河北)
地名。在今北京通州区东南。原为卢沟河与白河会流处。是南北水陆交通要道,以元代万户张瑄督海运至此,故名。元明清时期东南漕粮多经此转运入通州,再至京师,故均设仓储粮于此。其地官民船舶骈集。明嘉靖三十一年(
?—914唐末五代时人。为灵武(治今宁夏灵武西南)军校,据州城,拜朔方节度使。后梁开平三年(909)封颍川王。是时邠宁杨崇本、鄜延李周彝、凤翔李茂贞皆与后梁争战,独他与夏州李思谏臣属后梁。善抚部众,境
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西南五德沟。《魏书·太宗纪》:泰常元年(416),“大猎于牛川,登釜山,临殷繁水而南”,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