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①周代族名。属西戎,传为商汤后裔。在今陕西西安东南。春秋初,公元前713年,秦宪公伐灭之,其王逃奔于戎。一说在陕西北境。②商汤都城《尚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史记·殷本纪》:“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又作“薄”。《荀子·议兵篇》:“古者汤以薄,武王以滈,皆百里之地也。”其地自汉以来主要有以下诸说:一、杜毫说。《史记·六国年表》:“汤起于亳。”裴駰《集解》引徐广曰:“京兆杜县有亳亭(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二、南毫说。《括地志》:“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毫故城,即南亳(今河南商丘县东南),汤都也”(《史记·殷本纪》“汤始居亳”张守节《正义》引);三、北亳说。《汉书·地理志》山阳郡薄县(今山东曹县东南)注引臣瓒曰:“汤所都。”《括地志》:“薄城北郭东三里平地有汤冢。按:在蒙,即北薄也。”(《史记·殷本纪》“汤崩”张守节《正义》引)王国维亦主此说;四、西亳说。《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尸乡(今河南偃师市西):“殷汤所都。”《括地志》:“汤即位居南亳,后徙西亳,在偃师县西十四里,本帝喾之墟。”“河南偃师为西亳,……盘庚亦徙都之”(《诗地理考》卷五《商颂》引,《史记·殷本纪》“汤始居毫”张守节《正义》引);五、郑亳说。今河南郑州市发现早商城址,有人认为即商汤时亳都。③商、周邑名。在今河北望都县西北。《左传》昭公九年(前533):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及武王克商,“肃慎、燕、亳,晋北土也”。

猜你喜欢

  • 琼山县

    隋置。治今海南琼山市东南旧州。属珠崖郡。唐贞观五年(631)于县置琼州。乾封后为黎族所据。贞元五年(789)复。北宋熙宁四年(1071)移治今市(府城)。元为乾宁安抚司治。明清为琼州府治。

  • 斛兰

    北魏人。永兴四年(412)造铁制浑仪。装有十字水平,以检查仪器的平准。一直使用到唐初李淳风时,在积累天文观测资料方面起过重要作用。

  • 郭子兴

    ?—1355元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出身富室,烧香聚众。至正十二年(1352)春,与孙德崖等起兵反元,攻据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称元帅,位居第五。九月,徐州红巾军将领彭早住、赵君用等兵败来投濠州。

  • 北外都水丞司

    见“都水外监”。

  • 南汉高祖

    即“刘”。

  • 三统说

    又名三正说。始于西汉《尚书大传》,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和东汉班固等纂集的《白虎通·瑞贽·论三正之义》均有阐发。主要涵义为:(1)每个朝代都有一“统”,受之于天;旧王朝背时,新王朝则承应天

  • 恭州

    ①北周分南宁州置。治今云南昭通市。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八年改名曲州。②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置。治和集县(今四川马尔康县东)。天宝元年(742)改为恭化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恭

  • 芦课

    赋税名。清代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江河湖旁近水泥滩沙地,统称芦洲,按科则征收赋税,名芦课。

  • 樊楫

    1240—1288元冠州(今山东冠县)人,字伯川。以军吏参加灭宋之役,升参议行中书省事、同知湖南宣慰司事。至元二十一年(1284),任佥荆湖占城行中书省事。二十四年,进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与镇南王脱欢、

  • 朐山县

    北周建德六年(577)以朐县改名。治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为朐山郡治。自隋至宋为海州治。元为海宁州治。明洪武初省入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