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洛(雒)阳

洛(雒)阳

城名、县名。“洛”本作“雒”,三国魏改。故城有二: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白马寺东二里洛河北岸。原为周成王时周公营建雒邑的成周城,周敬王避王子朝之乱,迁都于此,加以扩建,为春秋后期最繁荣的都市之一。战国时改称雒阳。因位于雒水之北得名。地处天下之中,漕运方便,而且左据成皋,右阻渑池,前有伊阙,背靠大河,利于防守。东周以后,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均建都于此;新莽以此为陪都。绿林起义军所拥立的更始帝,亦曾建都于此。秦置县,为三川郡治,汉以后至北周先后为河南郡、司州、洛州治。战国至西汉,是全国性大都市之一。东汉、魏、晋、北魏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最繁荣的都市之一。汉魏故城,据《元康地道记》:“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故又称为“九六城”。北魏时,有三市:西面西阳门外有著名的洛阳大市,附近是商人和手工工人居住区。南面宣阳门外有四通市和外商聚居区。交易农产品和牲畜的小市,则在东面青阳门外。东汉时,有太学生三万余人。明帝所建的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寺。北魏全盛时,全城有佛寺五百所;又于龙门凿石窟佛像,是我国伟大的艺术珍品。北魏末年,城被毁于战火。隋以后废。一在汉魏故城西十八里,即在今洛阳市。隋大业初建,以为东都;武周续修,改称神都。隋、唐洛阳故城,据《新唐书·地理志》:“前直伊阙,后据邙山,左瀍右涧,洛水贯其中,以象河汉。东西五千六百一十步,南北五千四百七十步。”周围约七十里。是仅次于长安的第二大都市。隋有东、南、北三市,唐又增设西市,都是国际性市场。隋(炀帝)、武周、五代唐均都于此;五代梁、晋、汉、周,北宋、金(宣宗以后)均以此为陪都。隋以后先后为河南郡、河南府、金昌府、河南路治。今洛阳旧城系金哀宗时改筑,周长八里三百四十五步,仅当隋唐故城洛北、瀍西的一小部分。近年来对汉魏、隋唐故城遗址都作过考古勘查,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戴善夫

    一作善甫。元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官江浙行省提举。以作曲驰名。有杂剧《风光好》、《红衣怪》、《玩江楼》等五种。

  • 刘遐

    ?—326晋广平易阳(今河北邯郸东北)人,字正长。性果毅,习弓马。永嘉之乱,为坞主,每临战,率壮士陷坚摧锋。冀州刺史邵续以女妻之。遂壁于河济之间,敌不敢逼。间道遣使受丞相司马睿节度,为龙骧将军、平原内

  • 犍为郡

    犍亦作楗。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唐蒙通夜郎后分广汉郡南部合夜郎国地置。治鄨县(今贵州遵义市西),元光五年(前130)移治南广(今四川筠连县境),始元元年(前86)移治僰道(今四川宜宾市西南,隋移今市

  • 胡旋舞

    西域舞蹈之一。源出康国。唐代传入中原。以各种旋转动作为主,故名。常配以龟兹乐。开元中,康国、史国、米国、俱密先后献胡旋女。中唐以后此舞犹盛,白居易有诗咏其事:“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动

  • 阿思哈尼昂邦

    即“阿思哈尼案班”。

  • 解结

    ?—300西晋济南著县(今山东济阳西)人,字叔连。少与兄系齐名。辟公府掾,累迁黄门侍郎,历散骑常侍、豫州刺史、魏郡太守、御史中丞。元康中,赵王司马伦讨氐羌,用嬖人孙秀,与系争军事,更相表奏。因议秀罪当

  • 莱夷

    古族名。商周时分布在今山东半岛东北部。从事农牧,能丝织。鲁襄公六年(前567)居地并于齐,民迁郳。

  • 平蛮三将题名碑

    摩崖石刻。在今广西桂林龙隐岩内。北宋皇祐五年(1053)刻。碑高3米,宽2米。楷书,七百四十余字。记述皇祐初狄青率兵南征的部将姓名,是研究侬智高起兵反宋的珍贵资料。

  • 亦启烈

    即“亦乞列思”。

  • 大城塞

    东汉朔方郡大城县(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南古城梁)西北之边塞。《资治通鉴》:永元六年(94),“南单于遣子将万骑及杜崇所领四千骑,与邓鸿等追击逢侯于大城塞”,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