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彦博碑
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虞恭公温公之碑》。今存陕西礼泉昭陵碑林。唐贞观十一年(637)刻。岑文本撰,欧阳询书。三十六行,行七十七字。下部大都漫漶,近年又中断成二截。书法平正清穆,系欧阳询晚年典型之作。故宫博物院藏宋拓二本。清康熙时,无锡秦氏有翻刻本最精。
温彦博碑
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虞恭公温公之碑》。今存陕西礼泉昭陵碑林。唐贞观十一年(637)刻。岑文本撰,欧阳询书。三十六行,行七十七字。下部大都漫漶,近年又中断成二截。书法平正清穆,系欧阳询晚年典型之作。故宫博物院藏宋拓二本。清康熙时,无锡秦氏有翻刻本最精。
温彦博碑
书名。清末左锡九辑校。二卷。上卷收丁日昌《海防条议》,下卷收李鸿章《复奏海防条议》。全书主张“水师尤当精求”,要求建立与扩充海军,并拟有购买军舰与军火的具体要则。书中宣扬“中体西用”的洋务派思想。有光
1802—1867清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字辛阶,又字辛陔。道光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任山西平阳知府、冀宁道、广西按察使等职。道光三十年(1850)与提督向荣镇压李元发起义和天地会起义。迁广西布政
官名。北魏置,为掌管城门的守卫。《南齐书·魏虏传》:“守门人为可薄真。”此系南朝人对北魏鲜卑语官名的音译。
战国时楚国国君。公元前227—前223年在位。楚哀王庶兄。杀楚哀王而自立。楚王负刍五年(前223)秦将王翦、蒙武攻破楚国,他被虏,秦以其地为郡,楚亡。
?—1901清陕西长安(今西安)人,字展如。同治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光绪十五年(1889)擢浙江温处道,再迁布政使。二十年擢江苏巡抚。二十三年以谙律令,被召为刑部左侍郎,次年晋尚书。命为总理各
见“天复(2)”。
北周天和四年(569)分巴、隆二州置。“因蓬山以为名”(《太平寰宇记》)。治安固县(今营山县东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又分巴、渠、隆三州复置。开元二十九年(741)移治大寅县(广德初改名
官名。东汉太尉府属吏。主阁下威仪事。晋、南朝宋、北魏沿置。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九品中。
?—前791西周时燕国国君。公元前826—前791年在位。燕惠侯之子。时值周宣王振兴王室,史称“中兴”。死后子顷侯继位。
书名。即“奇器图说”。